
川普总统23日扬言,若苹果未在美国生产iPhone,将面临至少25%的高额关税,随后进一步要求苹果和三星(Samsung)等其他智能手机制造商在美国生产手机,否则将同样面临25%的关税。
川普访问卡塔尔期间,他的一番针对苹果首席执行官库克(Tim Cook)的发言,再度点燃了科技业制造地转移的敏感神经。「我对你很好,你却跑去印度盖工厂,我不希望你这样做」,川普对库克直言,并补上一句:「我们不希望你在印度扩产,印度可以照顾自己,我们要你回来美国制造。」
这番话看似突兀,但对熟悉川普与库克多年来「企业外交」(corporate diplomacy)拉锯的人来说,这其实是一场熟悉的政治博弈。根据权威信评机构晨星(Morningstar)资深科技分析师柯文(William Kerwin)的看法,川普此举可被视为一场「胆小鬼游戏」(game of chicken,或称懦夫博弈),目的不是要求苹果全面停止印度投资,而是要从苹果挤出更多对美国本土的承诺。
苹果早于今年2月宣布,未来四年内将在美国投资5000亿美元,增聘2万名员工并在德州新建服务器工厂。但与此同时,苹果也大动作将iPhone组装转往印度,预计到2026年,为美国市场供应的大多数iPhone将在印度生产。目前苹果在印度年产4000万支手机,未来一年还将翻倍。
面对中国日益加剧的地缘风险与关税成本,苹果转向印度不仅是成本考量,也是战略避险;尤其在印度当局提供补贴与市场潜力的双重诱因下,苹果不可能全面撤出。川普心知肚明,要苹果全部撤离印度并不实际,但他可以在高关税与政治施压之间,逼库克在美国再加码建厂,缴出新的政治成绩。川普和印度总理莫迪不是麻吉吗?别傻了。
事实上,库克与川普的「互利式谈判」早有前例。2017年税改时,库克承诺若川普让苹果以较低税率汇回2500亿美元海外资金,苹果将增加在美投资;2019年川普首次威胁对中国科技产品课税时,苹果亦成功说服政府豁免Apple Watch与AirPods等产品。
「这是一种小幅让步,避免牺牲更多的策略」,柯文形容苹果的谈判手法。即便面对川普对印度扩产的不满,库克仍有可能重施故技,做出适度让步,例如再次承诺增设研发中心或零组件本地采购,换取川普不再进一步祭出惩罚性关税。
川普与库克都知道,iPhone若因关税翻倍涨价,势必反噬选情。对川普来说,他需要的是一份看起来爱国的「宣示性成果」,而非让消费者埋单的民怨。「这将是一个让双方都能接受的妥协点,也许只是个漂亮的新闻头条,但实质影响未必很大」,柯文如此预测。
在川普施压之下,苹果是否会进一步启动「全面回流」?答案或许是否定的。但若从这场旧识之间的高张力交手来看,双方都不会让局面失控,而会再次以政治交换换得各自所需。至于制造业是否真的回美?可能还要等下一轮选举之后,才能见分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