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前总统拜登惊传罹患摄护腺癌,且癌细胞已转移骨骼。医师表示,摄护腺癌初期以频尿、夜尿为主要表现,易与摄护腺肥大搞混,等到排尿困难、血尿或骨头疼痛时,几乎已至晚期或已转移,如病程发展至对荷尔蒙治疗失效的「转移性去势抗性摄护腺癌」,治疗相对棘手。
60多岁张先生退休后仍活力十足,经常登山,至健身房运动,年前右脚酸麻疼痛,骨科医师研判为腰椎滑脱,建议开刀,不料术前影像检查意外发现摄护腺肿瘤,切片检验结果为骨转移。接受荷尔蒙药物治疗后,皮肤光滑、声音变尖,自嘲成了「公公」,但更让他担心的是恶化为「转移性去势抗性摄护腺癌」,届时恐无药可用。
2022年癌症登记报告显示,摄护腺癌为台湾男性第3大癌症,每年添加9000多名病患,林口长庚医院肿瘤科主治医师苏柏荣表示,临床统计,早期摄护腺癌患者5年存活率超过9成,但国内约有3成摄护腺患者确诊时为转移性摄护腺癌,癌细胞转移至骨骼或其他器官,若经第一线荷尔蒙去势疗法治疗失效后,平均存活期仅约2至3年。
苏柏荣指出,摄护腺癌治疗以荷尔蒙疗法为主,借此抑制雄性激素,但部分病人疗效有限,即使接受新式口服贺尔蒙药物合并治疗,仍有三分之一患者病情难以控制,快速进入「去势抗性」,这就是抗癌人生最后一个阶段,传统以化疗为主,但因高龄老化,难以承受化疗副作用,几乎无药可用。
新北市立土城医院核子医学科主任曾敬仁表示,以往面对「转移性去势抗性摄护腺癌」病友时,医师常是束手无策,因为个案之前大都接受过手术、放疗、化疗、荷尔蒙疗法等治疗,几乎无药可用,只能重新使用化疗。
曾敬仁估计,台湾每年约添加千名「转移性去势抗性摄护腺癌」患者,平均年龄约在70岁,不少癌友或家属认为,摄护腺癌进展缓慢,加上年老,选择消极以对,但这类晚期癌症容易转移至骨头,让人痛到生不如死,毫无生活品质可言。
随着医疗科技进步,摄护腺癌治疗进入「精准治疗」领域,曾敬仁指出,这类癌友可通过基因定序(分子检测)来运行个别化治疗,如属BRCA1/2基因变异,可考虑使用对应标靶药物治疗;PSMA(摄护腺特异膜抗原)检测呈阳性,可在医师评估后使用精准放射标靶治疗。
「核子医学成为转移性去势抗性摄护腺癌的治疗新利器!」苏柏荣说,原本用来筛检癌细胞的PSMA正子摄影,在放射线同位素镥-177的辅助下,进化为体内的放射治疗,宛如一枚导引飞弹进入癌细胞内释放β粒子,精准地毒杀癌细胞,有效延长存活期,且副作用相当低。
「精准放射标靶治疗即为核医疗法,结合诊断与治疗。」曾敬仁进一步表示,癌友接受PSMA PET/CT正子扫描,通过高解析影像技术标示出癌细胞位置,就像为癌细胞「打灯」般精准。若检测结果为特定抗原阳性反应,就可采用镥-177标记的PSMA分子药物,精准毒杀癌细胞。
国外临床试验证实,转移性去势抗性摄护腺癌病友接受精准放射标靶治疗,可降低6成疾病恶化风险,病情稳定期约可维持5至6个月,另可降低4成整体死亡风险,存活期中位数约可延长4至5个月 。林口长庚医院及土城医院从2022年起参与临床新药试验,加上今年自费用药个案,迄今累积近40例治疗经验,整体反应率超过7成。
不过,精准放射标靶治疗费用昂贵,一般家庭难以负担。苏柏荣表示,正因药费惊人,临床运用核医疗法时,务必慎选病人,锁定PSMA正子摄影显影效果明显的癌友,并评估其身体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