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杭州5月1日起全面停止电报业务,不少来自全国各地的民众4月30日趁最后一天赶来杭州发电报,发电报的人挤满电信营业厅,无法前来的网民则请人代发,有人代发了近300封「告别电波」。从国中生到中老年人,他们有人为子女留存「时光胶囊」,年轻人则多写一些「无厘头」的内容,留下他们关于电报的最后记忆。
红星新闻报导,「发电报」,这个带有浓重时代印记的行为最近在社交媒体上火了。因为杭州在5月1日全面停止电报业务,此后,全国仅剩北京可以继续提供发电报的业务。

4月30日,杭州电报业务的最后一天,当天到武林广场电信营业厅发电报的人坐满大厅,他们中不仅有杭州本地的市民,还有很多全国各地的网友在社群平台上找人来代发,他们都希望能够留存下关于电报的最后记忆。

25岁的江先生当天来到这里发了一封电报,「杭电台将停,谨留存」留作纪念。「这是我第一次发电报,应该也是最后一次了。」江先生坦言,自己对电报的认知多源于谍战片中的「滴滴」声,「虽然没经历过上世纪八九○年代,但我喜欢看老电影,也喜欢那个年代的文青。」
江先生说,当天上午,他手写填单、支付每字0.14元人民币的资费,陆续发出三四十封电报。其中既有朋友托付的「村里发蛋了,速回」等戏谑内容,也有郑重写下的家书式问候「身体健康,生活如常,勿念」。
接近中午,营业厅内座无虚席。江先生发现,除了像他这样「打卡留念」的年轻人,也有很多是来重温旧时光的中老年人。
杭州市民徐女士在下午来到了这里,打算给自己发一封电报。她说,了小时候的记忆,打算留给自己一点东西,「记忆的梗上,谁不有两三朵聘婷,披着情绪的花,供无尽的回忆。」她写道。
大概两个月前,何先生得知杭州还可以发电报,就从深圳赶来,给自己发了一封。让何先生有些意外的是,不少人找他帮忙,从4月27日下午开始,他发出了近300封电报,每天都会写下2500字左右。委托他帮忙的人来自全国各地,从新疆乌鲁木齐到海南三亚都有,年龄跨度从国中生到中老年人。其中,有父母为子女留存「时光胶囊」,有人给朋友发去「抗癌成功的祝福」,更多年轻人则写下一些「无厘头」的内容或是一些喜欢的歌词。
这几天,因为电报业务的火爆,何先生在营业厅里见到不少「限时返场」的老员工来支持工作。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曾骑着挎打摩托车送电报的老员工,「他很感慨地说,以前是送电报,今天却是送走电报」。
在现场,何先生见证了很多年轻人提笔忘字的尴尬、父母带着孩子来发电报的温情,以及中老年人谨慎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