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史上最近距离观测 太阳表面3D特写照震撼公开 大洲级黑子群曝光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公开首度用可调控滤光片拍摄成像的太阳表面3D特写照。(截屏自@theSolCinema在X的照片)

    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导,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公开使用世上最大太阳望远镜拍摄的特写照,利用新的可调控滤光片(VTF)以史上最近距离捕捉太阳表面活动并创建3D影像,呈现大小相当于大洲般的黑子群,让人一窥内部运作的惊人细节,并用于研究与预测可能的危险天气现象。

    NSF位于夏威夷的井上建太阳望远镜(Daniel K. Inouye Solar Telescope)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太阳光学望远镜,最新通过VTF拍摄,可选定特定波长段进行成像。望远镜仪器科学家伍格(Friedrich Woeger)解释,这个原理类似抗噪耳机,可根据玻璃片之间的距离,选择性让特定波长的光(也就是特定颜色)通过,其余波长则会因干涉而抵销。

    googletag.cmd.push(function() { 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694617103692-0’); });

    去年12月,NSF团队首度通过井上太阳望远镜新的可调控滤光片拍摄图像,短短几秒钟内从不同滤镜捕捉数百张影像,并组合成一幅仿真太阳表面结构的3D图像,近距离捕捉到几乎等于大洲级的巨大黑子群,位于太阳内层大气中心附近,空间分辨率达每像素10公里。

    这些黑色斑点标志强烈磁场活动的区域,正是太阳闪焰(solar flares)和日冕巨量喷发(coronal mass ejections)常发生的区域。日冕巨量喷发是太阳从日冕释放大量电浆和磁场进入日球层的事件,会以高速向外扩散,影响行星际空间,甚至对地球磁场造成扰动。

    研究人员可借由这些观测影像研究太阳大气不同层次的温度、压力、速度与磁场结构。

    「看到第一批光谱扫描的那一刻,真是超现实,」美国国家太阳天文台(National Solar Observatory)资深光学工程师苏艾卡(Stacey Sueoka)表示,「这是望远镜中其他仪器都无法达成的观测成果。」

    伍格表示,这类详细图像对于研究与预测危险的太阳天气现象至关重要。

    伍格解释,太阳风暴等强烈爆发会与地球电磁场产生交互作用,进而干扰电网、卫星通信等关键基础设施。过去在19世纪,曾发生太阳风暴导致地球电报站起火的事件,因此「我们必须了解其背后的物理机制,以及它们可能如何影响人类科技和生活」。

    热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