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阿信」命苦竟藏失智危机 医揭三大关键逆转大脑老化

    你是现代「阿信」吗?台北荣总遗传优生科主任张家铭说,身处逆境恐增加失智风险,建议做到维持良好的人际链接等三件事,就能重新找回平衡的能力。(AI生成)

    生活劳累,苦命活着,你是「阿信」吗?台北荣总遗传优生科主任张家铭在门诊常遇到病人说,「医师,我觉得自己像阿信一样,一直撑,一直熬」。张家铭说,阿信早年十分命苦,医学研究指出,她是「童年逆境存活者」的代表,老年时却会增加失智的风险,但其对生命保持韧性,更在老年时做到三件事,让她修复身心、重新找回平衡的能力,将可脱离失智的危机。

    张家铭于脸书分享,从日本红遍全亚洲的传奇角色「阿信」,不只是一段动人的电视剧,更像是我们这一代人共同记忆里的某种力量象征,在故事里,阿信出生于明治时代末期,因家境清寒,7岁被迫离开家乡,到城里当杂货铺的女佣,并忍受雇主家人的歧视与打压。她经历了关东大地震、经济大萧条,从卖小菜摊、鱼贩,一路到经营连锁超市,每一个转折,都是靠着咬牙苦撑熬过来的。

    googletag.cmd.push(function() { 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694617103692-0’); });

    张家铭说,这些故事放到今天心理医学语言,阿信是典型的「童年逆境存活者」。依2025年期刊「Annals of Neurology」发表研究,童年逆境会在大脑压力反应系统中,留下深远的生理记忆,使人未来更容易出现慢性神经发炎、大脑灰质体积缩减,并加速认知功能退化,也就是与失智情形有关。

    但令人动容的是,阿信不是被命运打败的人,她始终保有一颗相信「努力会有明天」的心。即使晚年孤身守着小小的杂货店,她的眼神里依然有光。这背后,其实正呼应了这研究中、以及心理学与生物医学中对韧性的最新理解。

    研究发现,拥有较高韧性的人,大脑情绪中心杏仁核、与理性中心前额叶皮质间的链接更强,有助更快调节情绪反应,避免陷入慢性发炎与焦虑恶性循环。阿信的故事,其实正是一场长达数十年的韧性修炼。不是因为她没有受伤,而是她每次都选择修复自己,重新站起来。

    因此,真正健康老化不是指一生没有挫折或疾病,而是即使遇到生命中的打击,仍然拥有能够修复身心、重新找回平衡的能力。能延缓认知退化、保护大脑的生活方式,包含「维持良好的人际链接」、「持续有挑战性的身体与脑力活动」、「培养强烈的生命意义感」。

    阿信晚年的生活就是这些科学建议的最佳写照,即使孤身一人,她仍主动参与社区活动、持续劳动、从经营小店中找到价值感与目标感。这些小小的日常行为,不只是情感层面的安慰,更是实实在在的生理疗愈,可以促进脑内抗发炎反应、延缓灰质萎缩,真正改变大脑的老化曲线。

    至于,如何练习生命中的韧性?张家铭说,应留时间与自己对话,理解并接纳自己的情绪,主动保持与人的链接,哪怕只是简单的一句关心,定期进行身体与脑力的小挑战,像散步、阅读、学习新事物在每一次挫折中,重新找到意义,而不是只看到损失。「真正的坚强,不是从不跌倒,而是每一次跌倒后,依然选择向光走去。」

    热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