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赖清德总统就职周年发表谈话,把他在总统府成立的气候变迁等3大委员会列为重大政绩;他还倡谈净零转型、空气品质,以及稳定电价与稳定供电等议题。不过,前几天他还大赞「台湾站在非核家园新起点」,执政周年讲稿却只字未提,直到回应媒体提问时才表示,要以「两个必须、三个原则」来面对核电厂议题。
台湾最后一座核能机组,核三厂二号机已于5月17日除役。但此「历史时刻」带来的,却是发电火力全开的尴尬事实。赖清德谈话得意台湾空品改善;台中市长卢秀燕却指出,非核首晚台中火力发电厂增加5成燃煤量,忧心改善空污前功尽弃。人民「用肺发电」还恐将冲击赖清德更得意的「健康台湾」;至于赖还提到净零、减碳、电价、供电等目标,则是愈来愈遥远了。事实上,「非核家园」给台湾带来的,正是在电力、环保、经济、国安乃至台电财务的全方面危机。
民进党过去信誓旦旦说「非核家园」不会造成能源短缺,更不会大涨电价。但蔡政府任内数次大跳电、再生能源占比跳票、碳排改善居世界后段班、台电累积亏损超过台币4000亿元、绿电弊案频生,乃至调涨电价成常态,都让「非核家园」从蔡英文的神话变成赖清德的包袱。
尤其在两岸情势紧张,台湾随时可能遭封锁甚至开战,安全存量最低的天然气占比却逐渐升高。核三除役后,外界观察台电火力发电日间占比已超过8成,夜间更增加到9成甚至9成5以上,非核家园俨然已成「火电家园」。
美国在台协会现任及前任处长谷立言、司徒文等人,就曾相继对台湾核能议题提出建言;其中虽有商业考量,但亦是忧虑台湾能源安全。在赖政府应对川普关税战的「产业倾听之旅」上,产业界也曾建议「延役核电至60年」,让电价冻涨,避免对产业雪上加霜。辉达创办人黄仁勋宣布在台北设立辉达总部,为台湾打造AI基础建设,未来用电量也将大增。民进党政府将成本最低、供电最稳定的核电退场,很不明智。
其实对于核电延役或重启,在野党已帮赖政府开了机会之窗。核三除役前,蓝白联手通过《核子反应器设施管制法》修法,将原本40年除役的核电厂,比照国际标准可申请延长20年。但民进党却抱持激烈负面看法。绿委痛斥「黑箱表决」、「仓促修法」、「欺负屏东人」;高雄市长陈其迈说,「开了40年的老车不可能延役」。行政院长卓荣泰则是跳针「确保核安、核废有解、社会共识」3个原则;赖清德昨天更加上核安会订办法、台电检查评估等「两个必须」,还是「拖」字诀。
非核是民进党的神主牌,废核带来的台电亏损与多方面危机,也是民进党执政的恶果,在野党并无义务为其解套。蓝白推动核管法修法,确有共体时艰、营造朝野合作契机。但民进党一方面偷渡拨补台电千亿预算,另一方面政治操作抹黑在野党,制造更多问题。民进党的反对态度,对应过去蔡政府对绿电大开后门,如今赖政府又宣称要发展新绿能;合理怀疑阻挡核电延役背后目的,恐只是又要开始下一波「图利绿色企业」。
虽然赖政府声称不排斥新核能,但新核能何时能上路犹未可知,民进党能等,人民和产业却不能等,国家安全更不等能。在野党修核管法为核电延役解套,其实是送给赖总统就任周年的最好礼物。但民进党宁愿戴着「非核家园」紧箍咒,让台湾变成「火电家园」,赖清德送给人民的执政周年礼,实在太沉重了。(转载自联合报社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