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湾台中一名60岁女患者脑部术后插鼻胃管喂食,经吞咽复健治疗后,医疗团队准备拔除鼻胃管时觉得「卡卡」拔不出,经检查发现她的鼻胃管竟在胃内打结了,立即以无痛胃镜辅助异物夹解开管路,顺利拔管,避免强行拔除造成食道与胃部撕裂伤。
台中医院肝胆肠胃科医师吴明骏提醒,鼻胃管依照材质不同约二到四周就应更换,如移除时遇到阻力或病人感到不适,切忌硬拔硬扯,应立即就医寻求医师协助,才能避免不必要的伤害。
googletag.cmd.push(function() { 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694617103692-0’); });
吴明骏说明,这名女患者因动脉瘤破裂接受脑部手术,术后恢复良好,但吞咽功能受损无法以口正常进食,所以接受吞咽训练复健治疗,经过一个月治疗,终于可以安全地从嘴巴进食。
女患者在拔除鼻胃管的时候,感到上腹疼痛不适,且有非常大的阻力;医疗团队因担心鼻胃管放置产生相关的并发症,立即帮女患者照一张X光,才发现鼻胃管在胃里打结了。
经医师跟患者与家属说明,女患者接受无痛胃镜检查,吴明骏利用异物夹将打结的鼻胃管解开拉直后,顺利移除鼻胃管。
吴明骏说,鼻胃管灌食非常普遍,可提供营养不良,或是有吞咽困难,及重症病人所需肠道营养。
他说明,鼻胃管放置看似简单,但仍潜藏危机。比如误置入气管可能导致吸入性肺炎,误入颅内或脊髓会造成脑损伤,放置或拔除不当恐造成鼻黏膜和食道损伤;另鼻胃管照顾过程,可能因人为疏忽导致病人呕吐,产生吸入性肺炎,甚至是灌食速度过快,产生的消化不良或是腹泻。
吴明骏说,鼻胃管在胃或食道打结,临床上不常见,文献上只有零星的个案,发生原因主要跟放置时间过久,放到胃里的长度过长,或是经常移动鼻胃管的位置,以及接受过切胃手术等因素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