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家长把平板、手机等3C产品用来育儿,却养出「焦虑世代」。iWin网络内容防护中心公布最新统计,2021年至2024年台湾儿少首次使用网络或智能型设备年龄逐年下降,2024年仅剩7.1岁。专家指出,提早接触3C产品,儿少在网络世界与他人比较,酿成忧郁、焦虑情绪,甚至演变为现下霸凌事件,酿成自杀、自伤事件。
卫福部保护司司长张秀鸳说,许多家长担心孩子吵闹、不好管教,很早就买平板、手机让孩子使用,但孩子不是不哭不闹待在家就安全,「失控的焦虑世代」一书中提醒,「过度保护在实体世界普遍存在,在虚拟世界中却是保护不足。」以手机为主的童年,让孩子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孩子可谓活在被3C喂养的失控焦虑世代。
亚洲大学副校长、网络成瘾防治学会理事长柯慧贞说,一位个案小A每日使用社群媒体3至4小时,假日甚至使用长达6至7小时,在社群媒体中与他人比较谁过得好、长得漂亮、赞数多,导致其忧郁焦虑情绪逐渐升高,甚至出现自伤行为。经心理咨商辅导,改善社群使用时间后,才逐渐改善忧郁情况,创建多元价值,不再仰赖网络评论定义自己。
一项美国研究指出,2010至2015年,13至18岁青少年因新媒体使用,导致忧郁、自杀比率攀升;国内研究则显示,网络成瘾者忧郁、焦虑比率较高。柯慧贞表示,借由「关机日」等活动,限制社群使用时间,可降低忧郁焦虑指数。
柯慧贞曾调查青少年家长管教困扰与需求,家长自述孩子沈迷3C难以管教比率为24.3%,管教孩子3C使时容易产生冲突比率为24.1%,23.1%家长不给3C孩子就发脾气,因3C管教问题而离家、自残者占比各自达1.2%。她表示,儿少把网络世界当成忘忧谷、成就来源,希望短暂得到满足,反而衍生问题,家长则只看到3C风险,缺乏考虑儿少同侪交流等需求层面。
柯慧贞建议,家长对儿少3C管教应避免教养不一致导致反感,有些家长忙碌时就让孩子使用3C,若发现成绩退步就把家中无线网络关闭,让孩子对使用标准无所适从,学校端也常发生部分老师允许使用手机、部分老师严格禁止的情况。家长与孩子应共同订定3C使用契约,并订定「共享3C时间」共同观看影片、查数据增进家人链接,父母也要以身作则,创建家庭关机时间,共同关闭手机。
育儿专家王晴表示,父母要有温柔坚定力量,不能意气用事,许多父母习惯以大声、负面方式管教,常见的说法是「再玩下去就死丢了」,导致亲子关系针锋相对,建议家长态度应温柔坚定,取代命令方式,且父母言行应该一致,不可因孩子撒娇要求就轻易妥协让步,才能帮助孩子养成自律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