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知名经济学家陶冬指出,对等关税的双边谈判会耗时甚多。美国正在刻意制造「囚徒困境」,制造出「先就范有好处」的气氛,以便各个击破。他相信,关税谈判完成并非川普贸易讹诈的尽头,接下来就是在高压下推进债务重组,以期减轻美国债务负担,稳定国债市场。
陶冬12日晚间在其个人微博发表题为「关税战的下半场,是债务重组」的文章指出,川普在关税问题上的一系列扑朔迷离、朝令夕改的操作,令市场感到不可捉摸,资产价格屡屡出现极端反应。
仔细观察美国的关税计划,陶冬认为隐含着「3+1个战略目标」。第一个目标是制造关税壁垒,吸引海外制造业产能回流,以此实现重塑本土/近岸产业链。
第二个目标是通过极端施压、极端筹码和极端时限,迫使谈判对手在双边谈判中就范,作出消除贸易不平衡、增加军事保护费等承诺。
第三个目标,是把关税壁垒从美国国境推移到所有贸易国家的国境,以期对付「东方某国」。双边谈判中,势必涉及「要么你加他关税,要么我加你关税」,靠威胁利诱围建关税壁垒。
至于「3+1个战略目标」中的「+1」目标,陶冬预期,美国关税战还有下半场,那就是重组美国债务。美国有36兆美元的债务,每年需支付超过1兆美元的利息,今年有3兆美元债务到期。这些相对于29兆美元体量的美国经济,越来越显得捉襟见肘,不少投资者对美国债务的可持续性提出质疑。
陶冬表示,「借助这次关税谈判,也许山姆大叔可以顺势逼迫外国政府答应债务重组。」近月浮出水面的「海湖庄园协议」,本质上就是一份美债重组计划。计划要求各国携手拉低美元汇率,同时将现持有的国债转成100年期零息国债,而且中途不准出售。
陶冬指出,这明显是霸王条款,相信没有一个国家会在正常情况下接受。但是对等关税恰恰制造一个极不对称的谈判环境,如果对方愿意接受贸易不平等条约,再多加一点不平等也不是没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