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彦辰大学念理工系,毕业后一度面试大家眼中的梦幻职业—科技业工程师,也顺利拿到录取通知。但他发现自己更向往朝九晚五的稳定生活,毅然决定转换跑道报考台湾经济部国营事业。他选企管组想从事人事行政工作,等于打掉重练,当了整整两年的全职考生。他形容考试就是「一场不停的马拉松」,而跑到终点的秘诀就是「相信自己一定能考上」
刘彦辰总计考了四次国营事业联招,前三次都只是「差一点」,与金榜题名擦身而过。第一次差一点多分、第二次差两点多分、第三次的差距更少,只差零点六分。连续三次「差一点」,让他开始忧心自己考运是否太差,「我每次考完都觉得自己可以考上,没想到一直差一点」。
很多考生面临这种「差一点」都会怪罪考运,但刘彦辰个性「不服输」,想找出自己「差一点」的关键。他收到成绩单后都会复查成绩,研究自己到底「差在哪里」—是申论题不够长篇大论?答题内容太照本宣科?缺乏个人观点?他也会上网去看高分考生的心得文,从中找到自己备考的盲点。
谈到读书秘诀,刘彦辰表示,每次上课完毕,他都会利用空闲时间回想自己今天学了甚么、试着重新默背一次,确认是否已经吸收。他会运用洗澡、运动或搭车的零碎片段时间,回想当天学习的内容,这种时间的温习反而特别有效果。
很多考生上考场,会紧张到失去平常水准。刘彦辰表示,他会多去参加类似考试、熟悉考场的氛围。他也找到自己独特的应考仪式—利用考试清场的时间闭眼深呼吸和冥想,让自己头脑回到清明的状态、并用平常心应考。
从理工转企管,刘彦辰说自己一开始听不懂经济学,只能反复听课、重复写考古题,从书本和考卷中一题题、一行行累积满足感、找到成就感,「满足感和成就感就是支持我读书的动力」。
当全职考生时,刘彦辰身边朋友都在工作赚钱,坦承自己压力山大,也担心与社会脱节,「我每天都在思考同一个问题,是不是要继续考下去」。而每次接到成绩单,他都会给自己一个礼拜的时间思考「要不要继续?」而支撑下去的信念是「相信自己一定考上。」他建议考生害怕迷茫时多找身边亲友聊天、排解烦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