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卫报报导,为因应中国可能对台动武,台湾政府正研拟多项全民防卫应变方案,包括将全台逾1万3000家便利商店转型为「战时枢纽」,供应粮食与医疗物资,并作为政府消息传递与通信备援平台。
报导指出,总统赖清德所设立的「全民防卫韧性委员会」正评估多种战时场景。当中一项构想为,若中国对台发动攻击,军警部队将奔赴前线,由地方民间应变单位负责后勤与民众安全管理。届时,台湾势将面临海空封锁,铁路与民航中断、网络与通信瘫痪等挑战。
在此情况下,便利商店可望扮演关键角色。除通过自有物流系统配送粮食与药品,便利商店还可能设置政府公告传真机,张贴最新资讯,甚至提供紧急通信热点,协助民众对外联系。
事实上疫情期间,7-11等便利商店即曾协助政府配发口罩,具备动员与分配经验。但转型为战时支持据点,仍需进一步整备与演练。
据悉,「全民防卫韧性委员会」由27位内阁官员、国安专家、企业界与非政府组织组成,迄今仅召开3次会议,但去年12月举行了多部门桌上演练,上周在台南举行实地演练,有民间救援人员参与,没有军方人员参与。
桌上演练的结果暴露一些明显的弱点,包括负责供应食粮的部门没有考虑到在没有警力涉入下,如何协助配送,另外也没有考虑到如果网络瘫痪,无法在网络上发布声明或向村里长发送政府通知时,应该怎么办。
近年来,中国多次公开声称不排除以武力「统一台湾」,并频繁对台施压,包括灰色地带作战、网攻、认知作战与经济胁迫等手段。上周更再次进行针对台湾本岛的军事封锁演练。
中国学者、前解放军将领孟祥青日前表示,一旦台湾海上补给线遭切断,岛内资源将迅速耗尽,社会秩序恐陷混乱。
此外,台湾的能源和通信系统也存在严重弱点。台湾约97%能源依赖进口,因此能源安全极易受到封锁的影响。目前台湾战略储备约为90天的煤炭和石油以及40天的液化天然气。
而台电电网也太过集中,大型发电厂之间的输电线很长,容易成为攻击目标。因此台湾正努力分散进口来源、发展更多再生能源,将太阳能和风能纳入电网,并让私营部门做好危机期间可能停电的准备。
再者,针对中国可能切断网络通信,台湾与马斯克旗下星链的谈判破局后,正推动联合商业低轨卫星的覆盖范围和自己的国内系统,包括计划设置700个热点,供政府和军队使用,但也可能开放民用。
报导还指出,中国在切断台湾的网络和电话信号之前,可能会先散播假消息和制造混乱。
有台湾媒体从业人员表示,由于每人的发稿产出标准很高,几乎没有时间查核消息,甚至有些媒体还会与中国官媒共享内容。但台湾官方似乎无意解决这个弱点,报导引述政府官员表示,「台湾人对新闻本来就很怀疑了。」
接受卫报访问的委员与分析人士对这项计划整体仍抱持审慎乐观的态度。有些人认为目前方向尚不明确,毕竟仍处于初期阶段;也有人担心该计划能否获得跨党派支持,将成为成败关键。7-11等便利商店皆拒绝置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