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对等关税海啸来袭,台股昨(7)写下最大单日跌幅,跌点市值蒸发6.6兆(台币,下同,约2千亿美元),许多民众的荷包瞬间大幅缩水,更别提部分中小企业已受到冲击,外销订单急冻,然而交通部却选在这样的时机下,趁乱宣布台铁将于6月调涨票价,「台股没涨、台铁大涨」,无疑是让民众心情雪上加霜,民生压力大增。
交通部宣布,行政院已核定台铁票价调整案,平均涨幅26.8%,其中北高票价最高975元(约29.5美元)、北花票价583元(约17.6美元),预计本月23日公告、6月23日实施,民众自5月26日起,购买6月23日以后的车票将是新票价。
由于北花票价调涨高达32%,高于台铁票价平均涨幅26%,花莲县长徐榛蔚质疑恐加重民众负担,呼吁应以民生经济优先于政治考量。
立委庄瑞雄则表示,考量东部交通特殊性及台铁票价调涨对花东的影响,建议尽快拟订花东票价专属优惠方案,推出返乡、东部县市往返优惠票价,提高跨区优惠折扣比率;推出「周末、假日同行」优惠票种等。
对此,交通部次长、台铁代理董座伍胜园表示,调幅26.8%,客运利润仅约百分之零点36,连1%都没有,几乎无报酬率,另也强调,新票价上路期程不会受美关税冲击。
台铁票价已30年未调整,在物价飞扬的年代,票箱收入难以支应营运成本,站在经营角度,台铁票价确实该涨,也需要涨。但问题在于,政院早在3月底就已核定台铁票价调整案,若交通部选在经济氛围较为稳定时宣布,或许还能减少民众的反感,如今却选择在股市剧烈波动的「黑色星期一」宣布调涨,也难怪被批评是不是与世界脉动处在平行时空。
此外,台铁近期状况依旧层出不穷,今年迄今已有5件不当停车事件,准点率问题也未获得有效解决。更别提台铁日前花了8千万(约242万美元)元设立太鲁阁号事故纪念灯,却被批评不如将这笔钱用来改善台铁福利、提高安全改革。
讽刺的是,当立委提醒,票价涨幅应考虑社会观感审慎评估,交通部次长、台铁代理董座伍胜园却称短程车票涨幅只有7元(约0.2元),这样应该是有考虑到社会接受程度。但根据台铁公告,长途车票涨幅明显,北高票价将一口气从824元涨至975元,涨幅超过150元(约4.5元),如此有感的涨价,恐不是轻描淡写就可以带过。
台铁票价调涨虽然有其合理性,但选择在股市崩跌、经济气氛低迷时宣布,不仅有点不合时宜,就像川普宣布对等关税时,赖清德总统宣传「至少我们还有音乐」、副总统萧美琴大谈「润饼包什么料」,一样令人错愕。
涨价事关民生,政府应更细腻处理,既要保障公共服务的发展,也要顾及民众的生活负担与社会观感。台铁在票价调涨的同时,也应该先提升服务品质及安全,否则恐会让民众对台铁感到更加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