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美对等关税对中国影响难料 官方称已预留政策空间

    美国即将宣布「对等关税」,今年以来中国所有商品已被额外加征20%关税的情况下,这次还会加多少税率,各方并无把握。官方强调预留了政策空间,有台商则表示,目前先以「台厂出口美国,陆厂出口东南亚」来因应。

    中国不是第一次面对贸易战,但相对于2018年,这次关税战的特色是「迅速且剧烈」。中国金融40人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杜宇宸指出,美国总统川普(Donald Trump)第1任期内,逐步将中国进口商品的加权平均税率从约3%提高至13%左右,累计上升约10个百分点;但第2任期50天之内,就对中国加征了20%的额外关税。

    googletag.cmd.push(function() { 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694617103692-0’); });

    在受影响的产品方面,杜宇宸指出,美国自中国进口规模最大的是机电产品和机械设备,两者占了2024年美国自中国进口总额的45%,美国对其价格敏感度较低。

    一名食品业台商告诉中央社记者,该公司在台湾和中国都有产线,并从事原料进口、成品出口。为因应美国关税,目前针对美国市场的产品都由台湾出口,中国厂则负责东南亚市场。

    他坦言,关税大幅调涨对企业冲击很直接,远胜于经济不景气造成的消费减少影响。原本公司打算以「人民币贬值约15%加上公司吸收利润」来应对,但人民币并没有如预期那样贬值。如今公司进一步的避险措施,就取决于川普美东时间2日宣布的「对等关税」细节。

    按野村证券分析,当前美国对中国输美商品的平均关税税率约为33%。

    对于美方「对等关税」会对中国商品加多少,各方分析不一。陆媒第一财经引述渣打大中华及北亚首席经济师丁爽表示,若严格依照对等原则,美国进一步调高对中国关税的空间有限。目前美国对中国平均关税税率较中国对美关税税率高出15个百分点。即便把中国增值税计入,仍低于目前中美平均关税税率差。

    不过,也有一些分析指出,美国不会真的「对等」。中信证券研报就认为,中国在这一波征税中仍可能面临「最高的税率、最广的范围」。

    中国的应对方式,简单来说,就是在当前经济承压的情况下,做好自身原本的提振经济计划,如改善民企营商环境、用多种方式扩大内需、处理地方债等,再加上预留更大的货币与财政政策空间。

    今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5年赤字率拟按4%左右安排,创下历史新高。今年也是首次提出「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将连续实施了14年的「稳健的货币政策」调整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3月23日在出席「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年年会」时就说,中国已为可能出现的「外部超预期冲击」作准备,必要时还将推出新的增量政策,确保中国经济能够平稳运行。

    一般预期,中国央行4月可能会调降存款准备金率,为市场释放流动性。第2季也将推出专项债、特别国债等政策,抵销经济下行的压力。

    此外,在前一次中美贸易战中,中国已降低对美国贸易的依赖程度,去年前11个月的进出口贸易总额中,美国所占比重已下降至11.2%,创下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的最低纪录,未来将进一步推动出口多元化措施,积极扩大对东协、欧盟等地贸易。

    尽管使出全力因应,但冲击仍难免,对中国来说,最糟的情况可能还没出现。

    前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系副教授唐涯主持的财经媒体「香帅的金融江湖」3月就指出,川普「关税1.0」期间,每轮关税实施后约6个月,出口增幅即较基准下滑至最低水平。按照这个逻辑,中国今年第3季外贸可能有明显压力。

    热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