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偷渡变样、蛇头也换人?华人走线体系正悄然重组

    多年来,「偷渡」这个词始终伴随着福州蛇头、高额费用与纽约地下网络的种种传说。然而,如今的偷渡路线早已改头换面。(华人移民提供)

    多年来,「偷渡」这个词始终伴随着福州蛇头、高额费用与纽约地下网络的种种传说。然而,如今的偷渡路线早已改头换面。自中南美出发、经墨西哥北上,一个跨越语言、族群的走线网络正在悄然重组。从民宿老板、中餐馆东主,到能说中文的拉美移民,各式各样的临时中介角色浮现,取代了传统蛇头的一手掌控。

    「过去,福州蛇头的势力集中在纽约,」长年研究华人移民史的学者陈国霖说。「不论你的走线目的地是洛杉矶、休士顿还是芝加哥,通常都得先来纽约交钱。」

    var admarutag = admarutag || {} admarutag.cmd = admarutag.cmd || [] admarutag.cmd.push(function() { admarutag.pageview(‘1aa64996-806f-4094-8fce-923b967576ed’); });

    这样的安排并非偶然。当时偷渡费通常分期支付,最后一笔尾款多在落地后由在美家属缴清。为了确保这笔钱顺利到手,蛇头便在纽约设立押送与监控体系,集中管理所有新抵达者。

    「蛇头最怕的不是你没来,而是来了不交钱。」陈国霖补充。走线者一落地,往往被要求在三到七天内偿清费用,否则就会面对各种暴力手段,从泼冷水、不让睡觉,到用书垫着铁锤敲头。

    不过,随着偷渡路线与中转国改变,这种以纽约为收款终点的「一条龙」、蛇头全权主导模式逐渐瓦解。如今的走线主力改从南美与中美洲进入墨西哥,然后徒步或搭车北上进入美国。走线过程愈来愈「分段外包」,很多人甚至是在抵达墨西哥后,才临时找人协助安排下一步。

    「这是一种半DIY的偷渡方式,主导权也慢慢从华人蛇头转移到当地势力手中,」陈国霖表示。这种碎片化的走线方式,带来的是多族裔、跨产业的中介网:墨西哥的货运行老板、边境城镇的民宿经营者、甚至当地的华人中餐馆店主,都可能成为走线者的协力者。

    「有些人付钱给司机,有些人托民宿找『会说中文的人』协助翻译、联系移民中介。」在这样的协商过程中,一条地下中介链条就此诞生。

    陈国霖说,越来越多曾在中国留学、学会中文的哥伦比亚人、厄瓜多尔人,甚至是拉美出生的华人二代,开始成为这条路上的「人肉导航」。

    「这些人有语言能力,也懂当地人脉。他们认识卡车司机、知道哪条路不查证件。」他说,有的还能协助安排旅馆、车队,甚至与边境人员打通关节,扮演关键中介角色。

    他们的身分也常常游走在灰色地带:白天是中餐馆老板,晚上却在微信群里谈下一批偷渡者的安排,甚至兼职翻译或中介,「他们不觉得这是偷渡或是违法行为,就是三个字,『去美国』」。

    热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