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地缘经济学成必读新显学 川普2.0时代求存自保5点须知

    美国总统川普。美联社

    美国总统川普关税炮火四射,不仅让世界各国政治人物鸡飞狗跳、震撼全球股汇债市,还触动当代思潮转变。为理解并因应这种新世局,学者、投资人和企业领导人正加紧研究一种新显学—地缘经济学(geoeconomics)。

    金融时报报导,地缘经济学原本是冷僻字眼,因为与20世纪以来盛行的自由市场智识框架格格不入。长久以来,西方专业人员喝新自由主义(neo-liberalism)奶水长大,职涯也奠基于这种观念,亦即认定主宰一切的是理性的经济自利,而非龌龊的政治。政治不过是经济的附属品,而不是倒过来。

    var admarutag = admarutag || {} admarutag.cmd = admarutag.cmd || [] admarutag.cmd.push(function() { admarutag.pageview(‘1aa64996-806f-4094-8fce-923b967576ed’); });

    然而,川普2.0对全球发动贸易战,把科技、贸易、金融和军事政策全都混为一谈,以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标准来看简直不可思议,这反映世界局势已转变,变得以政治角力游戏挂帅,经济反倒退居次位。产官学界于是纷纷研究起地缘经济学,以理解政府如何能运用经济和金融政策,来玩政治角力游戏。

    数十位经济学者上周末出席华盛顿一场研讨会,他们来自知名学府和国际机构,热烈讨论地缘经济学现状。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达特茅斯学院、基尔大学和史丹福大学拟扩充地缘经济学课程,国际货币基金(IMF)、米尔肯研究院、大西洋研究所也有此打算。美国前财政部官员艾里瓦利斯呼吁企业增设「地缘政治长」(chief geopolitics officer,CGO)一职,在商务和治国界线日益模糊、「裁判」(政府)改变游戏规则的今天,引领公司趋吉避凶。

    由于涉及切身利益,投资人和企业领导人宜掌握当前地缘经济学论辩的五大要点:

    一、地缘经济学变得热门,标志着当代思潮的重大转捩点

    回顾历史,思潮变迁一再发生。例如一世纪前,全球主义(帝国主义者对资本主义的愿景)曾盛极一时,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退潮,由民族主义与保护主义政策取而代之。二次大战后,凯因斯经济学开始变得根深柢固,但到1980年代,自由市场新自由主义兴起,取代了凯因斯主义。

    当代思潮钟摆如今再度转向,似乎正朝民族主义色彩浓厚的保护主义倾斜,尽管很少人认为会以目前形式就此定型。

    二、政府不再「只是」聚焦本国「绝对」福祉,也专注于「相对」福祉

    区分这两者的差别很重要,因为绝对福祉心态有利于贸易合作;但若把国际竞争置于首位、凌驾本国福祉考量,这种心态也就随之瓦解。

    川普痛批美国一直被对手国「占便宜」,正反映这种心态转变。

    三、中国大陆挑战美国的支配地位,是这种相互较劲的背后因素

    避险基金界名人达里欧(Ray Dalio)在即将出版的新书中指出,这种模式过去早已屡见不鲜,冲突很少会迅速、顺利化解,在涉及一波债务周期的时刻尤然。

    四、美中诉诸地缘经济策略,其他国家为求自保,也纷纷跟进

    欧洲央行(ECB)正快马加鞭发展数字欧元,沙特阿拉伯积极研发自己的技术组合,日本则在贸易谈判桌上打出持有美国政府债券的王牌。由此可见,科技、贸易、金融和军事政策,如今都混在一起,这现象在新自由主义时代不曾见过。

    五、产业政策回归

    这股趋势由美国前总统拜登启动,在川普2.0上台祭出关税后变本加厉。法斯图(Marc Fasteau)和福莱彻(Ian Fletcher),这两位备受MAGA(让美国再度伟大)支持群众爱戴的经济学家,在合著的新书《美国的产业政策》中既鼓吹关税,还强调有必要推行其他产业政策,并举南韩、日本、中国大陆和德国是值得仿效的榜样。

    川普会不会按他们的建议行事,尚未可知;但「由政府依照国家利益形塑商务」的观念,显然在美国的接受度日增。这势必逼得欧洲和其他地区跟进。

    总之,思潮丕变可能吓坏许多人,但别指望智识钟摆迅速摆回新自由主义—即使美国敲定一些贸易协议,也难逆转这股潮流。

    热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