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海委会海保署今天公布,澎湖5月迎来全台今年第一只保育类小燕鸥雏鸟诞生,另对小琉球今年首只上岸产卵绿蠵龟装设发报器,展开母龟洄游追踪研究,同时呼吁民众共同守护海岸访客。
海洋委员会海洋保育署指出,小燕鸥为海洋保育类鸥科鸟类,夏季会到台湾繁殖,今年3月底先飞抵澎湖,经澎湖县野鸟学会观察,小燕鸥在4月中旬已开始在青螺湿地产卵,5月1日迎来第一只雏鸟诞生,目前澎湖县内已记录91巢,另外在嘉义布袋湿地公园、韦能电厂水中岛等地,都陆续传出小燕鸥产卵消息。
googletag.cmd.push(function() { 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694617103692-0’); });
海保署表示,台湾每年5月至10月也是绿蠵龟繁殖季节,小琉球、澎湖望安与台东兰屿均为关键产卵栖地。此次将携手国立海洋生物博物馆、台湾咾咕屿协会等单位,共同为今年第一只到小琉球上岸产卵的绿蠵龟装设卫星发报器,展开小琉球地区产卵母龟洄游追踪研究。
海保署今天发布新闻稿指出,根据去年「燕鸥保育平台会议」盘点,小燕鸥在繁殖季面临主要威胁为「人为干扰」,不时发生有人捡拾鸟蛋,导致小燕鸥巢位受扰或繁殖失败等情形,因此海保署推出「燕鸥繁殖期守护行动」多语版本宣导海报,涵盖中英文、越南语、印尼语、泰语等多种语言,通过地方政府分送至工厂等地张贴,盼守护小燕鸥并降低民众误触法令风险。
海保署呼吁,民众应遵守不穿越鸟巢区域、不接近繁殖巢位、不放养或喂食游荡犬猫、不喂食小燕鸥,并注意足下以避免踩踏鸟巢等「四不一要」原则,另外,民众到海边游憩时,也切勿干扰海龟活动,若发现异常情况,应拨打「118」专线通报海巡署,共同守护保育类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