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高龄换照欧美认歧视 职能治疗学会吁高风险驾驶筛检

    三峡日前发生重大死伤车祸,警调车内行车记录器,冲动驾驶可能性不高,肇事翁目前恢复生命征象,但仍无法制作笔录。(记者黄子腾/摄影)

    台湾新北市三峡区日前发生78岁老翁驾车冲撞放学人群意外,造成3人死亡、12人受伤。交通部宣布研拟调降高龄驾驶换照年龄,从75岁下调至70岁,引发争议。台湾职能治疗学会指出,现行75岁以上驾驶认知筛检题目简单,难以测试反应速度、空间判断能力,驾驶人开车能力关键在身心功能,而非年龄,建议采取驾驶人回训制度化、建置高风险驾驶筛检系统2大措施。

    台湾职能治疗学会监事张玲慧说,近期参加世壮运高龄长辈,许多人即使已八、九十岁,仍生活活跃、思绪清晰、反应敏捷,这群人即使开车上路也没有问题,反之,也有驾驶年纪不大,但患有慢性病或其他身心状况,成为高风险驾驶,「各界关注驾驶人开车能力,关键应在身心功能,而不是强调年龄本身。」

    googletag.cmd.push(function() { 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694617103692-0’); });

    张玲慧表示,现行75岁驾驶人认知筛检机制,未纳入与驾驶能力最相关的反应速度、空间判断能力,只能筛出中重度失智者,对其他影响驾驶能力的高风险潜在因素,如中风、心血管疾病、帕金森氏症、糖尿病、视力退化、多重药物使用等,缺乏系统性检查与处置。美国、加拿大等国,职能治疗师可受训担任「驾驶专家」,协助驾驶人进行交通安全再教育,进行视觉、认知、动作等训练,搭配仿真驾驶与辅具使用,帮助驾驶人重建能力。

    职能治疗师陈郁婷曾在加拿大接受驾驶人医疗评估与入特训。她表示,国际研究指出,以年龄作为换照或限制驾驶标准,对降低交通事故帮助不大,瑞典甚至将年龄限制驾照视为「年龄歧视」,许多欧盟国家已取消高龄者换照制度,转为强调实际功能评估,包括认知、视觉、动作反应等,并通过主动通报、辅助训练等作法,提升道路安全。

    智能治疗师提出两大措施,第一希望驾驶人回讯制度化,驾驶人不分年龄,如涉及为事故等,应定期由专业教练进行回讯,帮助驾驶人更新法规资讯、强化风险意识;第二建议卫福部与交通部共同制定高风险驾驶疾病与功能障碍指引手册,创建通报及评估流程,借此筛出高风险驾驶,参考国际做法,引进职能治疗师协助训练驾驶,让长者认知功能评估不要流于形式。

    热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