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曾在咖啡店盯着收银机,疑惑为何买一个6加元的muffin却被建议支付20%的小费,那你真的不是少数。

在加拿大,小费文化已达“高烧”程度。但魁省最近出台的新消费者保护法,正试图对这一现象“降温”。
根据魁省第72号法案(Bill 72),新的小费规定自5月7日起正式生效。新规要求:
小费建议必须基于“税前金额”计算,而非加税后的总价。
例如,一顿餐点税前为100加元,税后为114.98加元(含联邦GST和魁省QST),那么小费计算应基于100加元而非114.98加元。
小费选项必须中立呈现,禁止使用诸如“好”、“很棒”、“太棒了!”等具有引导性的标签来暗示顾客选高比例的小费。
这些变化是魁省第72号法案更广泛消费者保护改革的一部分,该法案还更新了价格准确性规定,并要求杂货店提供更清晰的食品定价。
但引起最大关注的,正是小费规则的改革。

Reddit上的相关帖子获得大量支持与羡慕,尤其来自魁省以外的网友:
一位安省网友留言说:“不得不佩服魁省更强的消费者保护措施。”
“让这成为全国的标准吧!”
“这应该推广到所有省份!”
不少加拿大家庭表示,是时候全国统一这一做法了,终结越来越泛滥的小费文化。
虽然“税前”和“税后”计算小费的差异在金额上可能不算大,但许多加拿大人真正反感的,并不仅仅是那点数字上的差别,而是正在全国蔓延的强制性小费文化。
社交媒体上的评论充满了抱怨——


有人指出很多付款终端默认最少小费就从18%起跳;
也有人质疑:“我们到底还需不需要小费制度?”
甚至有人认为,魁省的新规还不够激进,没能真正遏制这种“道德绑架式”的消费压力。
尽管部分批评者担心新规定会影响服务员的收入,但也有人认为,这或许能倒逼雇主提高基本工资,而非将收入依赖转嫁给消费者。
目前,魁省是唯一允许给小费员工支付更低最低工资的省份:
一般最低时薪为16.10加元
小费员工的最低时薪可低至12.90加元
但对许多加拿大人来说,更大的问题在于:“现在的小费机制让人感觉不透明、不必要,而且压力太大。”
有时候消费者甚至搞不清——自己给的小费是进了员工口袋,还是平台或老板的账户。
在魁省出台新规、引发全国讨论的当下,加拿大其他省份是否会效仿,还未可知。但可以肯定的是:魁省起码为小费文化带来了一点理性空间,让人可以“付得更安心,而不是被情绪裹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