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数据显示,纽约市亚裔人口在最近五年持续增加,2023年登记为亚裔的人口数量超过150万,是全市增长率最高的族群。在市议会51个选区中,有28个选区内的亚裔人口数量超过10%,法拉盛所在的第20选区亚裔人口比例更是超过六成。
专注于亚裔社区调查和研究的亚美联盟(AAF)14日发布人口统计报告,勾画了纽约市亚裔人口的分布概况。从综合结果上看,皇后区仍为纽约市亚裔人口最多的区,而传统上并非亚裔集中区的史泰登岛,则成为亚裔人口增长最迅猛的政区,五年内增幅达到60%。
报告以市议会选区为人口统计单位。结果显示,法拉盛所在的市议会第20选区亚裔人口占比最高,达65.8%,而该选区内的亚裔人口总数超过10万人,也位居全市之首。
排名第二的是位于南布碌仑(布鲁克林)的第43选区,亚裔人口总数7万1797人,占比44.4%;而位于皇后区、与法拉盛相邻的第23选区与43选区的人口结构不相上下,亚裔人口总数7万1846人,占比43.2%。排名前三的选区人口结构与民代的选举结果也呈现高度相关性,三区的市议员分别为华裔的黄敏仪、华裔的庄文怡和韩裔的李琳达(Linda Lee)。
除上述三区外,亚裔人口数量较多的还包括位于皇后区的第19、24、25、26选区、位于布碌仑的第38选区以及曼哈顿华埠所在的第一选区,这些区均有超过4万名亚裔居民,占比普遍超过30%。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第一选区内的亚裔人口数量2018年为5万3589人,五年后的2023年则变为4万8946人,降幅达8.7%,是少数亚裔人口出现显著下降的选区。
从五年内的人口变化情况看,除法拉盛和布碌仑传统亚裔社区的人口集聚效应增加以及曼哈顿贫困亚裔外流以外,另一个显著趋势是部分富裕社区的亚裔人口数量剧增。其中,主要居住型态为低密度郊区的史岛南部50和51选区,亚裔人口五年内增幅分别达到62.6%和57.8%;而作为传统「富人区」的曼哈顿上东、上西区所在的第五和第六选区,亚裔人口的平均增幅也接近40%。
除了人口增长外,报告还反馈了纽约亚裔人口不尽如人意的一面,主要包括英文水平的局限以及高贫困率。其中,有20个选区的亚裔人口过半属于「有限英语流利度」(Limited English Proficency, LEP)范畴,第20选区的LEP率达到70%、第43选区的LEP率则为69.6%。此外,法拉盛、布碌仑和华埠三大区域的亚裔贫困率均在20%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