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23岁年薪8.4万仍不敢搬出去:加拿大年轻人越活越”穷”!!

    23岁、年薪8.4万、无债务,储蓄近8万元——听起来是不是理财赢家?但在当下的加拿大,这样的年轻人依然在“原地踏步”。

    Barney是一位养老金行业的分析师,靠着与父母同住、实习期间精打细算、疫情期间省下通勤费,顺利地无债完成学业,还积累了一笔可观的存款。但当被问到是否准备搬出去、开始独立生活时,他的答案却是——“还不敢”。

    在房价高企、生活成本飙升的今天,即便是“模板青年”,也难以跨出人生下一步。这不只是一个人的困境,更是整个年轻世代的集体写照。

    图源:拍摄

    今年23岁的Barney住在大多伦多Oshawa地区,年收入84,000加元。债务为0。他的储蓄账户有1万加元;免税储蓄账户(TFSA)5万加元;注册退休储蓄计划(RRSP)1.9万加元;首次购房储蓄账户500加元。

    他最大的担忧是:“房价太高了。不只是租金或房贷,还有公寓管理费、食物、水电……搬出去住的代价太大,无法存钱真的很可怕。”

    Barney表示,能够没有学生贷款顺利完成大学,得益于几个因素:住在父母家、疫情封锁期间省下了通勤费、父母早年为他设立的注册教育储蓄计划(RESP)以及他就读的带薪实习(Co-op)项目。

    他在大多伦多地区东部长大,在多伦多读大学。疫情期间课程转为线上,也减少了通勤时间和成本。

    “能省下通勤真的太棒了,”Barney说。他目前在养老金行业担任分析师。“虽然疫情本身很糟,但确实帮我省了不少钱。”

    Barney从小就被灌输储蓄意识:“父母常对我说,要守好每一分钱,最终它们都会变成一毛钱。”他的RESP足够支付大学头两年的学费。

    为了省钱,他选择继续住在家里,并保持与朋友的联系,同时也一直保留着在超市的兼职,即便在带薪实习期间也继续打工。他实习时每小时收入在20到25加元之间。

    在RESP用完后,他用每一学期的实习工资来支付下学期的学费,而超市的收入则用来应对其他日常开销。他还短暂投资过加密货币,后来卖掉这部分投资来支付在荷兰交换学习的费用。

    在最后一学期,Barney的一家实习雇主正式录用了他。他一边上课一边全职工作,有几个月非常忙碌。他喜欢目前在多伦多市中心的工作,也比大多数同龄人赚得多。

    图源:拍摄

    目前他周末住在父母家,工作日则免费住在多伦多一位亲戚家,因此能继续保持较高的储蓄能力。

    “亲戚的孩子都搬出去了,”Barney解释道。那是一栋四房住宅,位于一个不错的社区。“她让我帮她做点杂事,比如爬梯子、给花园挖坑。”

    “我们有时会一起出去吃饭,我请客,”他说,“她房子已经还清了,也喜欢有人作伴。”

    Barney说他很想搬出去独居,但目前还难以接受将大部分收入都花在住房上的生活方式。

    “我没有设定特定的存款目标或金额,”他说,“只是等到哪天自己觉得真正准备好了,再去做。”

    以下是Barney每月的支出情况:

    投资与储蓄:共 3,083加元/月

    • 2,000加元 存入储蓄账户
    • 583加元 存入TFSA(“我正以年限额存入”)
    • 500加元 存入RRSP

    债务还款:0加元

    住房与交通:共 685加元/月

    • 125加元 汽油
    • 150加元 汽车保险
    • 100加元 汽车维护
    • 200加元 GO Train交通费
    • 20加元 Uber(“偶尔使用,每月1次左右”)
    • 90加元 手机费(含设备与套餐)

    饮食消费:共 470加元/月

    • 150加元 杂货(“住在父母家,仅承担部分食物”)
    • 70加元 咖啡店(“每周4次,有时周末额外加餐”)
    • 150加元 外出用餐(“最喜欢的活动”)
    • 100加元 酒精饮品(含外出消费及家用采购)

    其他杂项支出:共 2,109加元/月

    • 700加元 工资扣税(其中税款约480加元)
    • 350加元 注册养老金计划(占收入约11–13%)
    • 39加元 长期伤残保险(工作福利中包含)
    • 100加元 娱乐(如音乐会)
    • 20加元 Apple TV+
    • 10加元 Apple Music
    • 400加元 运动(高尔夫、滑雪)
    • 50加元 健身房会员
    • 30加元 理发(“原本每月50加元,现在留长发几个月没剪”)
    • 300加元 旅行(“今年打算去西班牙和葡萄牙”)
    • 50加元 捐赠
    • 50加元 礼物(“仅在需要时”)
    • 10加元 干洗费(“一年几次”)

    热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