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盛大登场,各国展馆争奇斗艳,美国馆以「门廊」诠释建筑「慷慨」的社交与文化意象,德国馆让观众亲身体验都市热浪,波兰展现如同「家神」般的灭火器壁龛,以多元设计回应当代议题。
2025年「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共有66个国家参与,本届主题为「智能、自然、人工、集体」(Intelligens. Natural. Artificial. Collective.),探讨当代建筑如何应对气候变迁挑战,并强调跨领域合作与创新思维。
美国馆以「门廊:慷慨的建筑」(Porch: An Architecture of Generosity)为题,门廊在美国是「互相邀请彼此坐一会儿的地方」,是与邻居闲聊、放松、运动、教育、办音乐会与餐饮活动等聚会场所,作为强化社交、文化交流的角色。
美国馆展出约50件来自全美各地、与门廊主题相关的作品,探讨门廊在当代建筑中的多重意义。展场本身也打造一座实体门廊,宛如整个双年展的「客厅」,设有长椅、遮阳空间与阅读角落,让民众自在休憩、交流,亲身体验门廊的建筑思维。
德国馆以「压力测试」(STRESS TEST)为主题,展览分为「压力」(STRESS)与「减压」(DE-STRESS)两个区域,前者让民众亲身体验都市热浪,房间内的红外线摄影机捕捉游客热图,并投射到墙壁上;后者则是在明亮空间中,摆放三棵能对抗风暴与干旱的欧洲角桦树,呈现降低都市热度的解方。
在这两个空间之间,以大屏幕投影关于气候变迁的影像,让观众亲身感受都市热浪的急迫性,同时呈现如何通过种植花草、遮荫、通风等景观设计,提升城市的气候适应力。

波兰馆以「Lares and Penates:在建筑中创建安全感」为题,以幽默且富想像力的方式,探讨人类在建筑中的焦虑,以及建筑如何提供安全感。
「Lares」和「Penates」源自古罗马神话的「家园守护神」,呼应为建筑带来好运的传统习俗,如在墙角洒盐巴、丢鸡蛋壳或放置一碗牛奶;以及现代建筑中的安全设施,如灭火器、监视器与紧急出口指针。
其中,引人注目的作品是专为灭火器设计的壁龛,镶嵌装饰性的石头与贝壳,将此日常的安全设备提升为如同家神般的存在。

英国馆以「英国修复的地质学」(GBR: Geology of Britannic Repair)为主题,探讨殖民历史如何深刻影响地质环境与社会结构,并思考修复与再生的可能性。英国馆外观极具视觉张力,一层橘黑相间的「串珠面纱」覆盖粉橘色建筑本体,这些由玻璃珠、黏土与农业废弃物混合制成的球体,呈现「双重视觉」的效果。
馆内内核作品之一为重建的肯尼亚「希莫尼奴隶洞穴」(Shimoni Slave Caves),这里曾作为囚禁即将被贩运的非洲奴隶之地。重建设备以锯齿状、棱角分明的形式呈现,让光线洒落其间,尝试将过往的创伤空间转化为修复与疗愈的想像场域。

加拿大馆则以「微浮生态学」(Picoplanktonics)为题,结合生物科技、材料科学与建筑设计,并以蓝绿菌为材料,展出以通过3D打印的大型活体设备。
展览期间,馆方在现场培养蓝绿菌,这些微生物会随光照、湿度与温度变化,并由现场人员持续照料,突显对环境与生命的关怀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