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中国商品房拟叫停预售制度 地方政府保有「因城施策」空间

    中国正考虑要求开发商只提供已竣工的房屋,而不再采用加剧住房危机的预售模式。(中新社)

    彭博引述知情人士报导,中国拟推广商品房成屋销售制度,正考虑要求开发商只提供已竣工的房屋,而不再采用加剧住房危机的预售模式,以防烂尾风险,并重塑购屋者对房市信心。新做法将针对新建商品房,同时地方政府保有「因城施策」空间。

    知情人士透露,针对上述措施,官方方案尚未最终确定,仍有变量。而据讨论中的方案,成屋销售制将按照开发商拿地的时间进行「新老划断」,即开发商在政策正式公布之后取得的住宅用地将适用成屋销售规则,此前的项目不受影响,同时保障性住房(社宅)亦不包括在内。

    googletag.cmd.push(function() { 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694617103692-0’); });

    环球时报提到,商品房预售制源自香港,1990年代引进中国后成为主流,曾协助房企快速回笼资金、提升开发效率。但随市场发展,预售制引发的交付风险、品质纠纷等问题凸显,成屋销售试点由此展开,在市场过热时为拿地「降温」,在行业风险暴露时保障「保交楼」。

    虽然中国房市开始出现企稳的早期迹象,但购房者仍然担心开发商按时完成项目的能力,购房者不敢入市,导致房地产成交量及房价下跌。

    香港文汇报报导,中国目前的预售房制度遭到许多批评,称由于其允许开发商在房子建成前就进行销售,致使供给过度并导致开发商杠杆高企。

    根据克而瑞的数据显示,在2021年房市开始下滑时,约90%的新房销售为预售屋,这一比率在去年降低到74%。

    58安居客研究院院长张波分析称,成屋销售是房地产增量市场未来大趋势,也是推动房企高质量转型的重要措施,惟全面铺开仍需多方面配套改革。当下全面推行时机还不成熟,实施过快或提升市场风险、冲击产业。

    张波并指,对房地产业者而言,成屋销售使资金回笼周期变长、压力增大,短期内还会减少新房供应量,延缓市场复苏。不过,长远来看,成屋销售能提升产品品质,倒逼房企优化设计、建材和配套,也将推动业界优胜劣汰,加速产业集成。

    最近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亦在上周的发布会上明确提出将加快完善与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相适配的系列融资制度。

    热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