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美经贸高层会谈目前仍在进行中,虽然投资者期望中美经贸高层会谈能使贸易战有所缓和,消除笼罩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但英媒引述分析认为,双方短期内难以达成实质协议,这一轮磋商更可能是一轮「互探底线」的交流,若进展顺利,才有望为下一阶段制定议程。
英国广播公司(BBC)报导,新加坡尤索夫伊萨东南亚研究院高级访问学者、前美方贸易谈判代表奥尔森(Stephen Olson)表示,「双方都不希望被看作退让的一方……现在展开谈判,是因为双方都判断此时推进对话,不会被解读为向对方屈服。」
不过,这一轮关税对中美双方都带来沉重压力,中国统计局数据显示,4月中国制造业产出写下2023年12月以来新低。财新服务业采购指数亦跌至七个月最低点。此外,受关税影响,中国部分出口商面临库存积压,虽态度强硬,却已在主动寻找美国以外市场。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教授郝福满(Bert Hofman)指出:「我认为中国意识到,达成协议总比没有协议要好……他们采取了更为务实的立场,认为现在是时候开始谈判了。」
郝福满称,五一假期结束后,北京方面认为时机成熟。美方同样面临内部压力:因关税带来供应链中断与成本上升,美国经济出现三年来首次萎缩,长期依赖中国制造的产业链受到严重冲击。
对于会谈成果,郝福满判断,这一轮磋商更可能是一轮「互探底线」的交流,若进展顺利,才有望为下一阶段制定议程。
奥尔森预计,这次的谈判若有成果,可能是「升级版的第一阶段协议」(a phase one deal on steroids)——在既有框架基础上,扩大纳入更具争议性的领域,包括美方要求中国打击非法芬太尼出口,以及北京与莫斯科之间的战略关系。
奥尔森说,「困扰美中贸易关系的结构性摩擦短期内不可能化解……日内瓦最终可能只会发布一份措辞平淡的声明,说『进行了坦率对话』,并表示『愿意继续沟通』。」
投资界对这场谈判备受期待,路透报导,瑞银美洲新兴市场首席投资官切尔旺科(Alejo Czerwonko)形容此次会谈是所有谈判之母。
不过投资策略分析师也务实认识,这场会谈进展可能有限。麦格理全球外汇和利率策略师威兹曼(Thierry Wizman)在发给客户的文档中指出,仍然不能确定美中直接谈判是否能促成「重大妥协」。智能树资产管理Modern Alpha主管任丽倩说,中美两国可能都希望,甚至需要达成协议,但她补充道,在目前初期阶段,双方似乎缺乏迅速达成协议的动力。
美中官员10日在瑞士展开2天的贸易会谈,美国总统川普在11日会议结束后发文表示,和中国进行一场「很好的会晤」,讨论了许多议题,达成许多共识,「取得重大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