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简称沈阳所)首席专家兼科技委主任王永庆,日前接受中国官媒中新社访问时表示,「歼-35A」是系列战机,目前正按规划有序发展之中。在沈阳所工作近40年的的他也在专访中表示,他的团队已引入DeepSeek大模型,并结合实际需求,深入研究大模型在复杂问题分析与解决中的应用前景。
中新网2日报导称,60岁的王永庆在沈阳所工作近40年,曾参与多个型号飞机的总体设计与研究,培养大批专业技术人才。
中航工业简介提到,沈阳所成立于1961年,是中共建政后组建的第1个飞机设计研究所,主要从事战斗机总体设计、研究工作。先后承担「歼-8」、「歼-11」、「歼-15」、「歼-35」和无人机等五大系列、共40余个航空武器装备重点型号的研制任务,被称「中国战斗机设计研究的基地」。
至于新一代的「歼-35A」,去年11月12日在珠海航展开幕时亮相。中航工业表示,其具备强大隐身性能和飞行能力,还拥有高度智能化的资讯融合与处理能力。王永庆将其喻为空战中的「组织后卫」,能像在篮球场上组织战术一样,联合、协同战场上的各种装备,构建高效杀伤网,实现体系作战。
王永庆对中新网表示,自2000年以来,中国自主研发的新型号飞机「井喷式」面世并非偶然,是得益于以徐舜寿、黄志千、叶正大、顾诵芬等人做为代表的老一辈航空人奋斗,从预先研究到技术突破、从系统思维到体系建设,不断探索勇于创新,为航空工业探索出自立自强的发展道路。
他提到,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广泛应用,沈阳所创新推出了首个「数智标审系统」、打造了数字员工,实现了技术文档与设计数模的标准化审查自动化。
王永庆解释,该系统能够自主完成大量繁琐的审查工作,让科研人员能够全身心投入到更重要的科研工作。「这是我们在智能化领域的一次重要尝试,也是未来航空科研工作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