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Ask.ca

小心!排便出现4种异常,可能是肠道长了息肉(图)

(15 hours ago)
综合新闻

AI Summary

TL;DR: Key points with love ❤️

文章详细介绍了大肠息肉(结直肠息肉)的早期信号、易感人群、癌变风险以及预防和检查的重要性。指出约90%的大肠癌由肠息肉恶变而来,并提供了排便异常、高危人群特征、肠镜检查建议及切除后复查指南。

  1. 1 肠息肉从癌前病变进展到癌一般需要5~10年时间
  2. 2 建议45岁左右进行首次胃肠镜检查
  3. 3 有肠息肉或家族病史的高危人群建议25~35岁进行肠镜检查
  4. 4 切除炎性、增生性或错构瘤性息肉后,每2~3年复查一次
  5. 5 切除两个以上息肉或10毫米以上肿瘤性息肉后,第一年、第二年做肠镜检查,如果未发现问题,再每3~5年复查一次
  • 肠息肉可能恶变为大肠癌
  • 肠息肉可能导致便血、大便形状改变、排便习惯改变、息肉脱垂
  • 息肉脱垂可能影响生活质量并引发并发症
  • 慢性失血可能导致缺铁性贫血
  • 息肉牵拉可能引发肠套叠
What: 大肠息肉(结直肠息肉)是常见的肠道良性病变,约90%的大肠癌由肠息肉恶变而来。肠息肉的早期信号包括便血、大便形状改变、排便习惯改变(便秘、腹泻或交替)、息肉脱垂。易感人群包括年龄超过50岁、有肠癌家族史者、代谢综合征患者、饮食习惯不良者(高脂肪、高糖、低纤维饮食,吸烟、过量饮酒)以及慢性肠病患者。肠息肉分为非肿瘤性(增生性、幼年性、炎性、错构瘤性)和肿瘤性(腺瘤性、锯齿状病变、遗传有关息肉综合征)。腺瘤性息肉和家族性息肉病需切除以防癌变。肠镜检查是发现和预防肠癌的重要手段。
When: 长期(饮食习惯、慢性肠病),一般而言(肠息肉癌变时间5-10年),45岁左右(建议首次肠镜检查),25-35岁(高危人群建议肠镜检查),切除后定期复查(1-5年不等)。
Where: 肠道,肛门。
Why: 肠息肉是肠道黏膜受到刺激增生形成,可能癌变导致大肠癌。排便异常是肠息肉的预警信号。年龄增长、遗传、代谢综合征、不良饮食习惯和慢性肠病增加肠息肉风险。及时发现和干预可阻断癌变进程。
How: 通过观察排便异常(便血、形状改变、习惯改变、息肉脱垂)发现早期信号。通过肠镜检查发现和诊断肠息肉。根据息肉大小、形态、病理结果决定治疗方式,通常腺瘤性息肉和家族性息肉病需切除。切除息肉后需定期复查。通过保持作息规律、适度运动、体重正常、健康饮食(多吃新鲜蔬果,少吃肥甘油腻)、减少吸烟饮酒等预防肠息肉和结直肠癌。

文章详细介绍了大肠息肉(结直肠息肉)的早期信号、易感人群、癌变风险以及预防和检查的重要性。指出约90%的大肠癌由肠息肉恶变而来,并提供了排便异常、高危人群特征、肠镜检查建议及切除后复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