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汽车产业预测显示,美国总统川普政府祭出的关税措施可能导致今年全球汽车产量减少155万辆,至8791万辆,较去年减少2%。
日经亚洲(Nikkei Asia)报导,标普全球汽车(S&P Global Mobility)以美国针对进口汽车与汽车零组件叠加25%关税,以及向中国商品课征145%关税为前提,于4月试算出上述数字。这项预测估计今年全球汽车产量将减少155万辆,超越日本汽车制造商每年销美的约140万辆。
据估计,今年将是全球汽车产量连续第2年下滑。2024年产量下滑的主因是日本车厂因违规认证丑闻而暂停生产,该年度也是2020年COVID-19(2019冠状病毒疾病)大流行打乱汽车供应链以来,全球产量首度下降。
目前的减产主因则是美国。美国车市年需求量约1600万辆,仅次于中国。
在美销售的汽车近半为进口车,约30%到60%汽车零组件也是自国外进口。
川普的关税措施预计将使美国新车销量减少3%,北美产量则将下滑9%。
报导指,川普祭出进口车关税已近1个月,尽管这些措施旨在创造美国就业机会,但全球贸易似乎正在远离美国。
德国车厂奥迪(Audi)与英国品牌「捷豹荒原路华」(Jaguar Land Rover)都已决定暂停向美出口,先消化美国的库存;德国车厂奔驰(Mercedes-Benz)4月30日撤回年度盈利预测,理由是「美国关税政策与其他国家反制措施造成高度不确定性」。
川普4月29日签署行政命令,调降4月稍早实施的多项「叠加」汽车关税。美国政府预期,长远来看,车厂会将生产据点与零组件供应转移到美国。
奔驰首席执行官康林松(Ola Kallenius)4月30日表示,公司计划扩大美国的产量,但这「需要耗费数年才能达成」。
许多车厂的零组件来自中国与东南亚,且高度仰赖中国供应的车用电池与稀土。日经亚洲分析,美中贸易战恐使供应链碎片化,并造成贸易停滞。
美国航运数据平台Vizion指出,截至4月14日,全球海运货柜预约件数较去年同期下滑9.9%,其中包括汽车运量。运往美国的全球货柜预约件数年减22.4%;从中国运往美国的货柜预约件数较去年大减44.5%。
川普4月29日在密西根州发表就职百日演说,并宣称关税措施「将替本州与本国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然而,底特律3大汽车制造商(Detroit Three)及其欧洲同行都已决定在美国裁员。
产业数据显示,美国汽车业约可提供1000万个工作机会。
日本汽车业也受到关税波及,如马自达(Mazda)已开始在日本招募500名自愿退休员工,马自达销美汽车有8成仰赖墨西哥和日本生产。而日本汽车占日本对美出口总额近30%,为最大宗。
另外,全球车厂在人工智能(AI)与自动驾驶技术等软件方面的竞争日益激烈。标普全球汽车4月预测,今年中国汽车产量将增加1%。许多半导体设备与电子零件供应商据点都位于中国。
美国电动车大厂特斯拉(Tesla)1名高端主管4月22日表示:「要在美国实现半导体等专业领域的『百分之百本地化』,是不切实际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