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因应关税战 华商急觅中国以外供货商

    新荣食品杂货公司售卖大量进口自中国进口的食品及日常用品。店主白女士表示,目前已经有部分商品因关税而调价。(记者曹馨元/摄影)

    川普政府对中国进口商品征收高额关税之际,曼哈顿华埠的小商家已经感受到成本升高的负担;不少商家表示,为应对关税挑战,他们已经开始寻找中国以外的供货商,试图压低进货成本。

    ▼收听「纽约客谈」:

    位于华埠勿街(Mott St.)的「丝路咖啡」的主要售卖茶饮、咖啡等,经理庄先生表示,店内绝大部分茶叶原材料都进口自中国,少部分来自台湾。在川普的关税政策下,庄先生也切实感受到了成本压力;「进价不可能低了,现在只会往高走」。

    经理庄先生表示,在川普的关税政策下,「丝路咖啡」会考虑在未来更多地从台湾进口茶叶,以降低成本。(记者曹馨元/摄影)

    庄先生也分享到,「丝路咖啡」会考虑在未来更多地从台湾进口茶叶,以降低成本;但他指出,因为茶叶的口味、种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地,找到中国外的替代品需要一定时间,「要找到合适的货和进货商,整个周期可能要几个月吧」。作为进货链的末端,庄先生表示,自己也比较被动,售价涨幅只能跟着成本价移动,「关税政策变来变去,美国消费者就当冤大头了」。

    位于茂比利街(Mulberry St.)上的社区超市、新荣食品杂货公司售卖大量进口自中国进口的食品及日常用品。店主白女士表示,店内约有90%的货品都是从中国进口的,目前已经有部分因关税而调价,「华人很爱买的腐竹,现在一箱涨了20元」;白女士也指出,相比之下,进口自香港的货品,如李锦记系列调味料,成本涨幅要小不少。

    白女士坦言,关税政策一天一变,「我一听头都大了」;而商家对于进货地区,「肯定是哪里便宜就去哪里」。尽管目前她仍在观望,但也表示可能会在日后多从日本、台湾进货,「希望台湾能生产一些大陆货品的替代品」。

    华埠老字号「金门食品公司」的经理陈希表示,据他了解,一些中国生产厂家已经在往东南亚等地移动,以降低关税对于出口利润的影响;「这对中国的经济其实很不好,把他们的就业机会都带走了,对于两国的利益而言,还是希望能通过谈判把关税降下来」。

    热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