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裔学者掀返中潮,继核物理学家刘畅、数学家林华新自美回中国任教后,又有一位顶尖学者跟进。剑桥大学物理学家、可穿戴技术专家贠国霖从英国回到中国,在母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近代力学系担任特任教授。
香港英文媒体南华早报报导,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官网显示,贠国霖2017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理学学士学位。2021年毕业于澳洲伍伦贡大学,获博士学位。2021年至2024年先后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任博士后;英国剑桥大学任皇家学会牛顿国际学者、研究员。
自今年1月起,他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力学系担任特任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力学系由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先生于1958年亲自创建。
贠国霖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液态金属,多尺度结构化覆合材料,及其在先进力学测量、自感知调控、和柔性电子设备中的应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Science Advances, Matter等国际期刊发表SCI论文30多篇(第一、通信9篇),引用1500多次。
据报导,去年,贠国霖以通信作者身分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先进科学」上发表了一项关于可识别假手实时运动意图的可穿戴系统的研究成果。他与中科大和伍伦贡大学的同行共同撰写了这篇论文。
该系统使用由液态金属覆合材料制成的传感器手环,通过「检测由前臂肌肉运动产生的压力信号,从而识别手势意图」。论文称,由于「液态金属覆合材料具有卓越的压敏性」,该系统识别运动的准确率超过90%,平均识别速度不到0.4秒。
研究团队表示,该系统还可应用于无人驾驶等场景,比如电力驱动作业、太空探索和远程医疗等领域。
观察者网报导,近年来随着西方科研环境恶化,越来越多的海外科学家选择回国任职,中国高校和科研机构涌现一股世界顶尖科学家的加盟潮。
南华早报早前评论指出,在个人发展机会之外,这些研究人员还有着各式考量,包括在海外缺乏归属感、担心美国政治环境等。但不论是华裔还是外国专家,都表示中国不断提升的学术实力和青年人才储备是吸引他们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