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近年文旅消费市场产生变化,有业者能盈利,但也有业者处于亏损,对于该现象,中国文旅部部长孙业礼11日在人大闭幕会后的部长信道表示,中国民众对于文化和旅游消费的需求在不断升级。过去消费的是实物,现在主要消费的是服务,过去看重的是产品的实用价值,现在更看重产品的文化品质,看重它的审美价值、情绪价值。
「过去是为了需要买单,现在主要是为心情买单,我花钱不只是因为我有需要,更主要的是因为我高兴、我热爱」孙业礼说,凡是适应人民群众消费需求升级的情况,不断推出新产品、新设计,不断提高服务质量,这样的企业盈利情况就会好一些。
孙业礼举出中国文旅几个赚钱的案例:比如中国国家博物馆去年推出了一款凤冠冰箱贴,半年下来卖了80多万个;云南去年「旅居云南」项目人数达到389万,平均旅居的天数是80天,这将近400万人80天的旅居消费,保守估计也得有人民币四五百亿;此外,他提及一些文化、旅游和科技结合推出的新的作品、新的产品,像现在有些城市推出的沉浸式体验、沉浸式演出,投入并不多,但票价很高,很受欢迎,也很赚钱。
孙业礼表示,中国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额(GDP)比重分别都超过4%,不到5%,还有广阔空间,而该数据在发达国家的占比超20%。
孙业礼表示,当下制约中国经济发展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消费不足。「怎么扩大消费呢?文化和旅游可以说是大有可为。文化和旅游消费群体多元、场景丰富、链条很长,可以说几乎没有增长的天花板」他说。
对于把文旅产业培养成支柱产业,孙业礼提及要在几方面努力:一是把文旅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跟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相衔接;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加快培育新的业态,比如低空观光、海洋旅游、沉浸式体验等;四是优化营商环境,规范市场秩序,预计采取专项行动打击「强迫购物」。
据孙业礼公布数据,中国规模以上的文化及相关的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14兆元(约合1.9兆美元),年增约6%。文旅部门审批备案的经营主体有31万家,年增约4.7%;去年中国国内旅游规模达到了56亿人次,年增近15%,中国国内旅游花费人民币5.7兆元(约合7851万美元),年增超过17%;去年入境旅游大概人次是1.32亿,在中国国内花费超过900多亿美元、近1,000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