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高龄族脚踝退化易跌倒 中医师建议按压4大穴位助稳步态

    长者对脚踝的控制力不佳会增加跌倒风险,原因包括脚踝周围的小腿三头肌、胫前肌等肌肉,随着老化萎缩,导致步行时脚踝无法有效支撑身体,增加摇晃感和不稳定性。示意图。(本报数据照)

    据台湾卫福部统计,跌倒位居65岁以上事故伤害死亡原因第二名,其中约每6人,就有1人曾经发生跌倒,且每12人中,就出现1人曾因为跌倒就医。中医师指出,随着年龄增长,民众对脚踝的控制力下降,可通过单脚站立、脚趾抓毛巾、弹力带抗阻运动,或按压「商丘穴」、「中封穴」、「解谿穴」、「丘墟穴」,帮助降低跌倒风险。

    台北市立联合医院仁爱院区中医科主治医师林舜谷表示,长者对脚踝的控制力不佳会增加跌倒风险,原因包括脚踝周围的小腿三头肌、胫前肌等肌肉,随着老化萎缩,导致步行时脚踝无法有效支撑身体,增加摇晃感和不稳定性。或当脚底负责侦测地面的变化的感觉神经和本体感觉(proprioception)变迟钝,也会延迟身体反应时间,导致遇到不平整的地面时,更容易失去平衡。

    林舜谷进一步说,民众步入65岁的高龄后,视觉、控制身体平衡的前庭系统都会退化,身体会更依赖脚踝调整姿势,一旦脚踝控制能力下降,感觉也会跟着变差。又因为脚踝灵活度减少,影响步行的稳定性,特别是在跨越障碍物或突然变换方向时,容易来不及调整姿势而跌倒。

    至于改善脚踝控制力的方法,林舜谷建议,平时宜进行脚踝提起(踮脚运动)、弹力带抗阻运动,强化踝关节周围的肌肉,或尝试单脚站立、平衡垫训练,提升脚踝对地面的感知能力,更可定期进行伸展运动,如脚踝画圈、脚趾抓毛巾,提高踝关节活动范围,并于行走时留意脚步、避免拖行,适度进行太极拳或瑜珈,强化步态的稳定性。

    另外,林舜谷提醒,民众可按压「商丘穴」、「中封穴」、「解谿穴」、「丘墟穴」,帮助改善踝关节活动度,降低跌倒风险。

    一、商丘穴(脾经)

    增强脚踝稳定性、促进踝关节灵活度,有助于扭伤后减少肿胀,促进康复。

    1.位置:脚内踝前下方,胫骨前肌腱的内侧凹陷处

    2.按摩方法:用拇指按压商丘穴约30秒至1分钟,感受到微微酸胀即可,可搭配揉按或画圈方式进行。

    二、中封穴(肝经)

    增强内侧脚踝的灵活度,放松紧绷、舒缓僵硬,提升行走稳定性,有助于行走困难或时常感觉足部僵硬的人。

    1.位置:脚内踝前方,胫骨前肌腱的内侧,与商丘穴接近但稍靠上方。

    2.按摩方法:以拇指或食指按压30秒至1分钟,可配合深呼吸,帮助气血循环。

    三、解谿穴(胃经)

    提升脚踝力量与关节灵活性,改善步态僵硬、行走不稳定等问题,适合容易跌倒或走路拖步的人。

    1.位置:脚背中央,位于踝关节与小腿交界处,两条肌腱之间的凹陷处

    2.按摩方法:用拇指按压或揉动1分钟,可搭配小范围推揉,加强刺激。

    四、丘墟穴(胆经)

    增强脚踝外侧支撑力,帮助恢复扭伤后的活动力,有助于改善侧翻或步态不稳定。

    1.位置:脚外踝前下方,与商丘穴相对,位于外侧踝部的凹陷处

    2.按摩方法:用拇指轻压并进行顺时针或逆时针揉按,每次30秒至1分钟,可搭配热敷或精油按摩。

    台北市立联合医院仁爱院区中医科主治医师林舜谷建议,按压「商丘穴」、「中封穴」、「解谿穴」、「丘墟穴」,帮助降低长者跌倒风险。(台北市立联合医院仁爱院区中医科主治医师林舜谷提供)

    热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