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纽约客谈/长岛华人家长的教育觉醒

    长岛的杰瑞柯,亚洲面孔早已是校园里的常态,根据纽约州教育厅2023至24年的学生注册数据,亚太裔学生的占比为73%,而由于学区优质,这里也吸引愈来愈多的华人新移民家庭迁入、购房、扎根。

    ▼收听「纽约客谈」:

    但就像长岛的许多地盘一样,亚裔在此地的政治代表性,仍可谓是一个沉默的大多数。无论是学区政策、预算编列、还是语言协助,人口居多的亚裔社群,却往往不在优先考量的名单上,也不是政客用力拉拢的一张张选票。

    就像这一次在杰瑞柯新一届学区委员会的选举,投票站里仍然缺乏中文翻译,而若是华人长者拉着子女作逐字的翻译,也仍然可能遭到别样的目光。

    族群的力量不容人小觑。在一场最基层的选举,若有心人认为一些「鸡贼」的方法和狡猾的伎俩,可以暗渡陈仓、不被知情,或是让人在百般愤懑之下、亦不知道该如何行动反抗,那便就是「欺人太甚」、太小看民众的力量。过去20年在长岛各地都在显著上升的亚裔与华裔人口,他们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正在觉醒,也拥有巨大的政治潜力。

    学校,是华人移民家庭与美国社会的第一个交界点,也是最直接感受到「不被代表」的场域。每一次的觉醒,往往也从教育开始。前有长岛华人家长齐声站出,声嘶力竭反对学区区域化计划(Regionalization Initiative),后有他们一票一票托举,将华人送上各学区学委、图书馆董事的「义举」。而此次华人的回应则更为壮观与直接:在杰瑞柯的学委选举中,用「手写选票」(write-in)的方式来抗议,来呐喊,也最终把华人参选人,亲手送到了决策桌前。

    热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