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名16岁少女因为青春期脸部出现青春痘,到皮肤科诊所看诊后拿药膏与抗生素治疗,没有想到两天后开始出现胸口闷痛不适与灼热,且经常感觉有异物梗塞,甚至无法吞咽。经上消化道内视镜检查,才发现她的食道中段有个明显溃疡,诊断应是「药物性食道炎」,所幸接受药物治疗后逐渐康复,能开心地好好吃饭。
台湾仁爱长庚合作联盟医院儿童肠胃科医师曾文禹说,服用特定种类的抗生素与口服非类固醇消炎药时,由于锭剂与胶囊较容易附着在食道上,时间久了可能造成发炎,或因为药物溶解灼伤食道。在儿童身上常见会造成「药物性食道炎」的抗生素有四环素药物与阿莫西林类药物,前者尤其是青春期少年、少女常因为青春痘萌发导致影响外观,而口服抗生素治疗。
googletag.cmd.push(function() { 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694617103692-0’); });
他说,「药物性食道炎」并不常见,大约每年每10万人中可能会有4个病例,没有特别好发的年纪,只要可以吞药丸或药锭都有机会发生。常见的症状有胸痛、上腹痛、吞咽疼痛困难或是异物感,在进食之后症状更加严重。医师检查时在胃镜底下会看到单一或数个大小不等的溃疡,位置常见于食道几个比较狭窄的地方,尤其是在食道中段特别明显。
曾文禹说,大部分病人在适当的治疗之后都会恢复,但仍然有少数病例在追踪时发现有食道狭窄的状况,几乎都是发生在使用口服非类固醇消炎药的病人。常见的处理方式为即刻停止使用可能造成伤害的药物,并服用氢离子帮浦抑制剂或是胃乳,通常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他说,大部分病人常有服用药丸时不配水或是配水太少的情况,或是在服药后很快躺下睡觉,所以建议在服药时应该配合饮用至少100毫升的水,并在吞服药物超过15至30分钟后再躺下休息,而且尽量避免太热、太冰或是太酸的食物与饮料。若服药后有不适感,应该尽速就医,以免造成胃食道更大的伤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