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历经车祸事故后,小米悄悄调整了 SU7 新车订购页面中的措词,主要将「智驾」更名为「辅助驾驶」。另据「北京科协」公众号发布4月「科学」流言榜,也澄清了智驾与辅助驾驶的区别。
IT之家报导,小米在订购页上做了以下更动:针对SU7车型,文宣中「小米智驾Pro」更名为「小米辅助驾驶Pro」;针对SU7 Pro / Max车型,文宣中「小米智驾Max」更名为「小米端到端辅助驾驶」。
一辆小米SU7于3月29日晚10时44分,在安徽高速上撞上隔离桩起火,事故当天车在开NOA自动驾驶,时速116公里。施工路段被路障挡住,车到跟前才两秒提示,司机接管后减速到97公里,还是撞上水泥桩。而该事故也引起大陆车界关于自动驾驶的讨论。
「北京科协」公众号日前发布4月科学留言榜,该榜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市委网信办、首都互联网协会指导,北京科技记者编辑协会、北京地区网站联合辟谣平台共同发布。流言榜中对「辅助驾驶就是自动驾驶,打开辅助驾驶功能后,就可以随便玩手机、睡觉、聊天、吃东西。」流言进行了辟谣。
业内专家普遍认为,目前新能源汽车搭载的智能驾驶技术仍处于辅助驾驶阶段,其本质是帮助驾驶员提高行车安全性和便利性,而非真正意义上的自动驾驶或无人驾驶。更恰当的称谓应是「智能辅助驾驶」,重点在于「辅助」而非「智能」。
业内专家表示,目前市面销售的具有自动驾驶功能的车辆,「自驾」的最高等级其实才达到L2级,也就是组合驾驶辅助系统,主要作用是减轻驾驶员疲劳,提高行车便利性。官方称目前市场上出现的如L2+、L2.5、L2.9等宣传标语,有「过度包装」之嫌;即便达到L3级,也只是「有条件自动驾驶」(在限制条件下运行部分功能决策的自动驾驶模式),依然要求驾驶员随时准备接管驾驶任务,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安全控制车辆。
中国官方自2022年3月1日起实施的国家标准GB/T 40429-2021《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将驾驶自动化分为从L0到L5六级。其中,L0-L2级为辅助驾驶,系统辅助人类运行动态驾驶任务,驾驶主体仍为驾驶人;L3-L5级为自动驾驶,系统在设计运行条件下代替人类运行动态驾驶任务,当功能激活时,驾驶主体是系统。
小米汽车于1日公布SU7车型的「5月限时购车权益」。1日至31日,下订用户可享受「价值人民币8,000元(约1100美元)Nappa真皮座椅」、「小米辅助驾驶终身免费使用权」。据小米最新公布交付数据,小米汽车在4月交付逾2万8,000台,交付量较3月交付量略微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