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关税战让中国货来不了 进口餐盒华商「撑不住了」

    何先生从中国进口外卖餐盒的生意刚起步不到一年,却因美中关税战而陷入两难窘境。(记者刘子为/摄影)

    「新的货柜一直不到,仓库就快空了。」在蒙特利公园市经营外卖餐盒的华人批发商Gary何语带焦急地说。他的生意刚起步不到一年,却因美中关税战而陷入进退两难的窘境。「一边是客户催货,一边是货来不了,诚信经营不能哄擡物价,还得交仓租、发薪水,小生意真的撑不下去了。」

    何先生从中国大陆进口各类中餐外卖餐盒,再将货品批发给南加地区众多中餐馆,仓库位于蒙市。他表示,疫情后餐饮需求回温,他便着手经营餐盒批发,也招募了业务员到处开发客户。生意好不容易稳定下来,却在近期因为关税急升至145%而遭遇多重打击。

    「我们的产品原本从中国自家工厂来货,那边技术成熟、价格低。但现在因为高关税带来的不确定性,对接的中国工厂几乎全面停产,因为一旦开机就得24小时不停,如果批量商品不能出口,反而造成更大损失。」他解释,生产这类食品级外卖盒需要高度清洁环境与稳定技术,一旦机器停转,就需要大量人工清理,成本高、流程也复杂。」

    除了制造受限,物流也乱成一团。「以前从深圳出货到洛杉矶大概20天,现在等一个月、甚至三个月都可能拿不到货。」何先生指出,中国目前货运船班因整体货量不足,运输公司往往要等凑够货才能发船,有时候十艘船里才抽出一艘实际启航。

    何先生也曾考虑批发越南或马来西亚生产的餐盒,但现实不容乐观。他指出,「这些国家的工厂不具备成熟和先进的技术,也缺乏对应的配方和模具。这不是买一台机器就能做出来的。」他补充,相关产品的制程需要工程师长期驻厂、掌控品质,短期内无法达到中国工厂的标准。

    至于直接采购美国本地生产的产品,何先生直言,美国本地工厂几乎不与小型批发商合作。「那些大型工厂的产能早就分配给几家大客户了,我们这种中小批发商根本没机会下单。」

    因为关税政策充满不确定性,何先生只能谨慎规画,每周原本预定进口六个货柜,现在缩减至一到两个。他透露,4月10日进口的两个货柜已适用145%的关税,「本来10美元的货,税后变成25美元,再加船费、人工费,成本上涨很多。我们本身赚的是薄利,现在近乎是倒贴。」

    受限于不稳定的供应链,何先生的存货有限,目前只能使用配给制,依客户一周使用量配给。「就像好市多卖鸡蛋一样,每人限两盒。我怕给太多,万一没货怎么办?」此外,何先生表示也不会因为当下供不应求而哄擡价格,因为他认为诚信经营最重要。

    何先生表示,最令他无奈的是关税变化剧烈且毫无预警,政府目前并无补偿机制,关税变动全由商家承担。「我们又不是大企业,根本没办法转嫁成本,只能撑着。除了我们,大米、酱油进口商也都快撑不住了。」

    延伸阅读:

    餐饮业同受美中关税战影响 消费者终将承受

    洛杉矶港到货量 下周锐减35%

    何先生指出,中国制造的外卖餐盒技术先进、物美价廉,东南亚工厂暂时无法生产出同质量产品。(记者刘子为/摄影)

    热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