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湾迈入超高龄社会,二尖瓣逆流是最常见的心脏瓣膜疾病之一,发生率约为人口的1%至2.5%,随年纪愈大,发生率愈高,若无法及时治疗,恐导致心脏扩大、心衰竭甚至死亡。台北荣总引进二尖瓣膜不停跳微创修补手术,病人心脏无需停止,无需使用体外循环机,侵入性较小,并通过手术中食道超音波影像辅助,助医师精确修补瓣膜。
台北荣总外科部心脏血管外科主治医师许乔博说,心脏有四种瓣膜,包括主动脉瓣、二尖瓣、三尖瓣及肺动脉瓣,其中主动脉瓣、二尖瓣较容易发生狭窄或逆流问题,而二尖瓣逆流原因,包括退化、感染、长期压力等,让心脏收缩时,瓣膜未能关闭好,导致心脏无法有效地将血液经主动脉送往身体其他部位,而影响心脏效率。二尖瓣逆流早期没有症状,多经医师检查其他疾病听诊发现。
台北荣总副院长曾令民说,二尖瓣逆流发生率不低,传统开胸手术须停止心跳,同时接上心肺体外循环机,但由于手术伤口大,患者术后疼痛,恢复速度慢、住院天数长,北荣于前年11月引进二尖瓣膜不停跳微创修补手术,患者术后伤口小、恢复快,目前手术量为全国最多,成绩相当不错,让二尖瓣逆流患者治疗有一项新的选择。
二尖瓣膜不停跳微创修补手术,只需在病人左侧胸部开一个小切口,大小约为5公分,通过一根细长的器械穿过心尖至左心房及左心室之间,将特殊的人造腱索精确地绑在逆流的二尖瓣叶上,再将人造腱索拉回心尖处,然后调整长度,直到二尖瓣逆流在超音波影像下消失为止,这时候再将人造腱索固定好,而达到修补二尖瓣的目的。
许乔博指出,手术除心脏外科医生外,还需心脏内科医生全程操作食道超音波,因手术对患者身体伤害较轻,术后并发症如感染、出血较少,伤口愈合及恢复时间大幅缩短,对生活品质影响较小,该项手术适合早期发现患者,这时心脏尚未扩大,复发机会较低。
患者50岁陈先生说,2年前因感冒时,医师听诊意外检查出严重二尖瓣逆流,且心脏已慢慢变大,为避免继续恶化,今年3月接受新式手术治疗,术后在恢复室观察6个小时,就直接回到病房,超音波检查也没再有逆流,并于一周后出院。
另一名患者38岁蔡小姐,2018年曾接受传统达文西二尖瓣膜修补手术。她说,2024年开始练习重训,但重训后某天晚上睡觉时,突然间出现喘、胸口紧、背痛症状,隔天就医检查。
许乔博说,检查发现,蔡小姐病情回到未手术前的状态,但再次使用传统手术运行修补的困难度更高,因不易区分是之前的人造腱索断裂,或新的腱索断裂造成逆流复发,另伤口的沾黏及心房与心室中间的尖瓣环都会影响腱索修补的效果,结果更不易预测。蔡小姐经接受全新微创修补技术,术前先经心脏超音波评估其可行性,手术优势是沾黏少、精确性高,术后状况良好,也没再有逆流的情形。
台北荣总心脏内科主治医师宋思贤说,二尖瓣逆流病史者从事重训时,应适可而止,也应避免熬夜,以防血压升高,造成病情复发,而半夜睡觉时,通常环境比较安静,可以多注意心脏跳动的情形,若出现异常情形应速就医。
许乔博说,目前退化性二尖瓣逆流标准治疗方式,仍以修补手术为主,但修补方法多样化,从传统的使用体外循环机的心脏停止修补,或二尖瓣夹子及最新的微创修补技术等,须看病人共病症及手术风险,而这项新技术引进,让二尖瓣逆流治疗朝向更个人化的方式处理,台湾心脏外科治疗迈向崭新的一步,但该项手术未有健保给付,患者需自费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