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欧盟理事会及执委会两位主席昨天向中国领导人习近平表达将「深化伙伴关系」,今天习近平赴俄访问,形同戳刺欧中关系的一大痛点。欧盟发言人在例行记者会被追问是否改变对中立场、质疑欧盟前后说法不一。
欧洲联盟(EU)在6日低调度过与中国正式建交50年纪念日,正式庆祝活动预期会办在7月下旬于北京举行的高峰会期间。不过欧盟运行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主席范德赖恩(Ursula von der Leyen)和理事会(European Council)主席柯斯塔(Antonio Costa)昨天联名向习近平互致贺电。
欧盟并未公开贺电内容,根据南华早报(South China Morning Post),欧盟两位主席在电文中表示,在当前全球不确定性和地缘政治变化的背景下,欧盟「仍然致力于深化我们与中国的伙伴关系」。
由于欧盟定调中国是俄罗斯发动全面侵略乌克兰的「赋能者」(enabler),范德赖恩在2023年更警告北京,指中国在俄乌战争的表现是欧盟与中国是否进一步深化关系的「决定性因素」,但习近平今天仍赴莫斯科展现与俄国的坚定情谊。多位欧洲记者在中午的执委会例行记者会上质问,范德赖恩对中国是否软化、欧盟是否改变过去立场。
欧盟对外事务发言人艾拉努尼(Anouar El Anouni)回应,中俄交情有长期历史,无论如何欧盟仍维持「如果没有中国支持,俄罗斯侵乌战争不可能打到如今这种局面」的主张。
执委会首席发言人宾荷(Paula Pinho)也强调,欧盟持续对中国经济依赖「去风险」(de-risk)、希望与中国在因应全球气候变迁问题上合作、促使共同应对产能过剩问题等立场,都未改变。
对于北京力挺莫斯科,宾荷表示「这显然不会是我们对中国态度的一个具建设性要素」,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UNSC)成员,而俄国侵乌违反联合国宪章,所以「中国对此有角色可扮演」。
相较于欧盟前述贺电并未着墨美国关税问题,据新华社报导,习近平则在贺电中暗指美国,称中欧要坚持多边主义,捍卫公平正义,反对单边霸凌,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
美国总统川普发起的全球关税战,使欧盟对中国态度出现诡谲的变化。
一方面,欧盟高官在这段期间多次提及欧盟愿与美国「共同因应中国不公平贸易行为的挑战」,在美国回应冷淡下,范德赖恩又抛出「愿与中国建设性交往」的说词。
另一方面,美中关税战恐使中国出口产品出现「贸易转向」,大量改道进欧盟,令欧盟执委会和许多成员国戒慎恐惧,担心近年已陆续受中国钢铁、太阳能板乃至电池电动车产能过剩的冲击,还会有下一波。
因此,目前欧中领导人固然互说好话,要见真章,至少得等到7月美国「对等关税」暂停90天届满,接着范德赖恩与习近平在北京见面,才是摊牌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