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总理卡尼今天在华盛顿会见美国总统特朗普的一幕将倍受注目。《环球邮报》今天刊登专栏作者Tony Keller的评论文章,题为”卡尼的华盛顿之行,已经是赢家“。


文章指出,在与唐纳德·特朗普打交道时,没有什么是确定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无论这位美国总统在会见马克·卡尼时表现得“体面”还是失礼”,赢家都是加拿大总理。
如果特朗普彬彬有礼、称呼对方为“总理先生”,那么卡尼的华盛顿之行就会被视为一次外交成功。即便会面仅仅达成象征性的成果,比如“就未来讨论关税问题达成初步意向”,也算是收获。
卡尼本人早早降低了外界预期,上周就表示公众不应指望这场会面能像教皇选举那样冒出“白烟”。如果会议的唯一结果是“没有坏事发生”,加拿大人也会认为卡尼赢了。
而如果特朗普表现出最糟糕的一面,或者对卡尼“泽连斯基式羞辱”,卡尼仍是赢家。因为他竞选中一直强调“加美之间的旧关系已经结束”,届时这番话将被验证为真理。若特朗普羞辱卡尼,那就是在羞辱所有加拿大人,加拿大人一定会“抬起肘子,准备应战”。
从短期看,卡尼处于“不败”位置。
但长期挑战才刚刚开始。
文章指出,加拿大在与特朗普打交道中最大的优势是:虽然这位总统行动疯狂、朝各个方向乱冲,但他缺乏宏大愿景或长远规划。这种“无章法”,也正是加拿大未来与其打交道时的最大难题。
所谓“MAGA”(让美国再次伟大)更像是一部失败的好莱坞大片:预告片华丽吸睛让人充满期待,正片却只是烧了上亿美元的特效配上漏洞百出的5美元剧本。它像是“速度与激情2”——但没导航、方向盘朝后、司机还沉迷炫耀。
文章称,特朗普上任百日,已是自罗斯福以来最具“革命性”的总统。不同在于,罗斯福是建设者,打造了繁荣与稳定的新制度;而特朗普则在拆毁这些制度。
MAGA本可以成为一个理性改革现状、增强经济与国际秩序的保守运动。但从DOGE到DEI政策、从NATO到关税,特朗普所推行的都是破坏性胡闹。他像是被请来修水管的水管工,结果却开着挖掘机把整栋房子拆了。
加拿大在与特朗普打交道中另一个优势是:他不仅对我们发动贸易战,也几乎对全世界“开火”,我们并不孤单。
再一个优势是:特朗普毫无意识形态根基,变脸速度堪比变魔术。他宣布过多轮贸易打击措施,但大多都迅速被他自己推迟、缩减、修改。每次他出手,股市先跌再涨,取决于他有没有“反悔”。
这种“反复无常”对加拿大来说,其实是好消息:一切都有协商和重启的可能。但问题也在于:即便达成协议,也可能毫无约束力:比如他曾亲自签署、盛赞的《美墨加协定》,照样随时被翻脸。
文章称,如果未来关税高筑、加美贸易大幅萎缩,加拿大仍有生存空间。我们历史上就经历过长期的高关税壁垒。即便经济“去一体化”,我们依旧有机会繁荣。
但地理现实也不能忽视:我们三面环海,全国人口却主要集中在靠近美国的一条狭长边境上。和美国保持高频贸易,往往意味着我们经济效率更高、生活更富裕。
所以,除了本周二会面的短期表象,卡尼真正的挑战是长期的:如何带领加拿大,在一个不可预测的邻国面前继续走下去。
文章最后谈到上周联邦大选的结果,显示自由党距离多数政府有多接近。
截至周一下午,尚未完成全部点票及可能的司法复查前,卡尼领导的自由党拿下169席,距离多数政府仅差3席。在Terrebonne选区,自由党候选人仅落后魁人政团44票;在Windsor-Tecumseh-Lakeshore选区,落后保守党77票;在努纳武特选区,落后新民主党77票。如果自由党在这三个选区各多赢一席,只需201个额外选民,就能反超并拿下全部。
换句话说,自由党离多数政府只差了全国选民总数的0.001%。有时候,一票真的能决定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