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脂肪肝、B肝致肝癌 台大与北医大发现抑制肿瘤转移机转

    台大医院与北医大举行合作研究计划成果发表会,台大医院院长吴明贤(前排右五)、北医大校长吴麦斯(前排右四)出席。(记者林琮恩/摄影)

    台湾是B型肝炎高盛行地区,曾有近5分之1民众为带原者。病毒性肝炎会导致肝炎、肝硬化、肝病三部曲,肝癌治疗已发展出标靶药物、免疫疗法等,但许多晚期肝癌病人,对这些治疗方式反应有限。台大医院与台北医学大学研究发现一项新的治疗策略,借由操控STK40、SLK两项基因,控制导致肝癌恶化的YAP基因运作,可避免癌症转移,可用于脂肪肝及B肝病人。

    台大医院内科部主治医师蔡丰乔表示,过去已知YAP基因与肿瘤周边微环境,包括血液循环、免疫系统等有关,是导致肝癌恶化、转移的主因之一,目前许多癌症治疗可以抑制肿瘤血管新生,让肿瘤周边环境不利于生长,但目前针对YAP治疗仍有限制,若以药物攻击YAP,也会同时杀死正常细胞,导致药物开发受限。

    googletag.cmd.push(function() { 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694617103692-0’); });

    台大与北医团队,借由肝癌病人数据库验证,发现抑制STK40、SLK这2项基因表现,可抑制YAP基因活性,分别增加癌细胞与微环境黏着,以及细胞与细胞之间的黏着。蔡丰乔说,癌细胞脱离所在位置,进入淋巴、血液系统,会造成肿瘤转移、疾病恶化,加强癌细胞与微环境黏着,就像「让肿瘤喜欢待在自己的家,不喜欢去找新家」,达到阻止肿瘤转移目标,且不会伤害正常组织。

    蔡丰乔说,STK40、SLK、YAP基因存在多数晚期肝癌患者体内,但团队发现,这些基因在B肝、脂肪肝致病的肝癌患者身上表现量较大。目前虽确认抑制恶化机转,但要开发药物还有一段时间要走,STK40适合开发抗体药物,SLK则已有标靶药物可用,如何发展结合治疗,有策略性攻击肿瘤,并制定个人化治癌处方将是关键。

    台大医院院长吴明贤表示,同一疾病在不同国家民族,致病机制也有所不同,「自己的国家自己要
救、自己的病人该自己医」目前慢性病防治许多药物,都是使用西方国家发展的药物,亚洲是全球人口最多的洲,也应该发展符合国内病人的药物,「不能期待美国、欧洲药品解决我们的问题,健康台湾除健保资源投注外,也要持续推动医学研究。」

    两院合作另一项研究,分析全台60万名成年人健康数据,发现心肾代谢症候群(CKM)盛行率高,且随病情愈严重,心血管死亡风险随之上升。双和医院副院长吴美仪表示,团队也调查全台513位肾脏科医师及护理人员运行业务情况,发现医疗人员自我性能,即自我学习精进的程度等,与临床照护品质密切相关。

    热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