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3厂2号机运转执照将于5月17日到期,全台最后一座运转中的核能发电机进入除役阶段后,声明台湾正式迈入非核家园。
对于长年坚持非核理念的反核团体、将反核写入党纲行动纲领的民进党而言,非核或许落实了一部分人理想,家园对于用电的需求却不减反增,这不仅不是美好童话故事的结局,换来的是能源安全风险增加、电价调涨压力难解、空气品质恶化笼罩的噩梦降临,也就是说,用电将变贵、变脏也变得不安全。
对于坚持核能发电不安全与核电厂废料无法处理的反核人士,在核3厂2号机今年5月除役后,他们的噩梦是结束了,但台湾进入非核家园后,更大噩梦才正要开始。这是能源安全、供电稳定、电力价格,以及高碳排发电等多股难题相互缠绕的僵局,随着最后一座运转中的核能发电机组走入历史,台湾要面对的能源现实反而更严峻。
台电官网的今日电力资讯,核3厂2号的设备容量95万瓩,核电相对便宜,也是无碳的基载电力。清大工程与系统科学系特聘教授叶宗洸表示,去年核能发电占比只剩4.22%,从电力贡献来看,总发电量不过121亿度,或许比重不高,但很重要的是,核电是「无碳的基载电力」,当核电在台湾走入历史后,「无碳基载电力等于归零」,再生能源虽是无碳电力,但不是基载电力,因为再生能源无法24小时随时稳定供电。
核电归零意谓着一部分基载电力的消失,这对于国家基载电力的维持将造成无法忽视的风险,近期就出现显著令人不安的案例,中共解放军4月2日对台湾军演,包括轰炸高雄永安天然气接收站的仿真通报,对台湾施以能源锁喉,非核之后,台湾的能源进口依存度愈高,更加凸显能源安全的脆弱。
民进党政府的能源转型政策不仅危及国安,还忽视地球人类共同面对的气候变迁与全球净零趋势。
台电规画,核3厂2号机除役后的3%发电缺口,将由陆续并网的再生能源及天然气发电机组弥补,并运用燃气、抽蓄水力、再生能源、电池储能电力资源,搭配时间电价、需量反应等需求管理措施,确保稳定供电。
核电具有基载电力与低碳能源的特色,基于国家安全及供电稳定的观点,同属基载电力的火力发电才能取代核电,却面临与全球净零趋势相悖的碳排问题。台电虽然规画将燃煤电厂转型为燃气电厂,却不肯兑现增一(燃气)拆一(燃煤)的承诺,因此引发台中火力发电厂的争议。政府坦言保留燃煤机组是为了能源安全稳定,燃煤机组要转为国安机组,显然政府很清楚台湾的能源安全面临很大的风险,却仍执意步入非核能源困境。
叶宗洸说,不只中火的燃煤机组保留,高雄兴达电厂的两个燃煤机组早已停止运转,但并未拆除,也是转成所谓的备用机组,凸显台湾面临基载电力不足问题,「核电这个无碳基载电力消失后,就只能以这种高碳排的电力来补充,对供电品质、空气品质都会造成影响」。
而随着燃气机组增加,需兴建更多天然气接收站,但台湾目前只有台中、高雄两个接收站正常营运,三接迄今未正式运转,其他接收站的进度也都落后,政府再以用电需求情勒民众接受兴建接收站,这都是非核之后全民不得不概括承受的苦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