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纽约时报评论,美国总统川普掀起的美中贸易战,使双方在解决贸易争端、台湾议题、芬太尼毒品来源控制、TikTok在美业务出售等棘手问题的合作前景,显得遥不可及,至少一年内难以重启建设性对话。
根据纽时,川普决定将一切押注在赢得与中国的贸易战上,导致可能谈判还没开始就掐断了对话的可能性。白宫的问题是,官员在对中政策上出现严重分歧,尚未制定明确的战略规画,就让贸易战爆发了。
有些官员上电视说,川普对北京征收关税是要施压北京达成协议。其他官员则表示,川普试图创建一个自给自足的美国经济,不再依赖主要的地缘政治竞争对手,即使这意味脱钩。
知名的中国战略家之一、现在外交关系委员会和乔治城大学任职的Rush Doshi认为,川普政府对中国缺乏整体战略,只有片段且矛盾的战术。他盼望川普能与日本、南韩、台湾、印度和欧盟谈成贸易协定,以便共同制衡中国的贸易行为、继续吸引盟友投资美国。别搞单边主义,疏远了盟友,让美国陷入单打独斗、不具规模化运作的困局。
目前为止 ,中国对川普关税的反应是有控制的升级,针对每一波关税调涨给予对等回应。它传达出的消息是,能比美国忍受更长时间的痛苦。
近期历史显示,美中关系冻结可能持续很长时间,而且难以完全复原。2022年8月,时任众院议长的裴洛西率团访台,激怒中国在台湾周边海域进行大规模军演,近三年来,这些演习只增不减。另外,贸易的影响还可能超越经济层面,波及每天在台湾周围、南海和菲律宾近海发生的权力游戏。
美国财长贝森特14日在阿根廷接受彭博电视访问时表示,美中经济不是非脱钩不可,仍有可能达成协议。他强调川普关税不是「玩笑」,但关税又重又广,大家都知道撑不了太久。
能撑多久与川普和习近平能否禁得起在政治上率先退让是两回事。根据纽时,川普政府接下来将不得不决定,对华政策的优先级。他是否要宣布保台?还是要找出能与北京合作的项目?
美国过去也曾花上几个月或更长的时间,辩论决定如何处理与中国之间的复杂关系:尼克森和季辛吉花了好几年,访华后促成双方外交开放;柯林顿竞选时批判北京镇压天安门学运,后来支持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小布希拉拢中国领导人加入打击恐怖主义的行列;拜登则是撑过疫情,才确定了限制北京取得关键半导体和其他技术的战略。
但没人像川普一样,发起一场前所未见的大规模经济对抗,结果可能搞砸了美中之间密不可分的经济关系。川普最终可能必须做出抉择:硬着头皮维持这场不开心的婚姻,还是一刀两断以「离婚」收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