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大屋顶下/可怕的赖清德脱中入美

    赖清德在民进党中常会表示,他赞同在经贸投资上走向「脱中入北」。这可视为他在两岸战略上的再次体系化、固化与公开化。

    加入了「脱中入北」这个概念后,赖清德的两岸战略呈现的新体系是:

    googletag.cmd.push(function() { 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694617103692-0’); });

    1、在政治上,「两岸互不隶属」,「中国是境外敌对势力」。亦即,中国是敌人。

    发展至此,赖清德不啻以习近平为境外敌对势力,以蒋介石为境内敌对势力。他手中的匕首搆不着习近平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却猛捅蒋介石及中华民国。这样的意识操作出现在当下的大罢免中,这条路要如何走下去?

    2、在经贸上「脱中入北」,两岸走向切割、脱钩、断链。此一概念启动后,效应不仅在经贸面,也必然引伸至政治面。

    回头来说「脱中入北」。

    1、「立足台湾/布局全球」是一贯国策,赖清德最近在玉山论坛表达的「西进/南向/北合/东拓」亦然。如此,「入北」若只是指经贸投资可由「西进/南向」再转「入北」,即指向「北方的」美国、日本、欧洲,当然也是「布局全球」的思考。

    但是,现在「脱中入北」这个概念,是否要将「布局全球」改成「脱离中国的布局全球」?

    2、两岸经贸关系必须「去风险化」是国人共识,但是否要走到「脱中」的地步?及能否做到「脱中」的地步?却见仁见智。中国是「世界工厂/世界市场」,两岸一衣带水,台湾有无可能维持1个「脱中」的经贸体系?

    3、两岸经贸关系须有「去风险化」的意识,但是必须做到公开宣示「脱中」的地步吗?两岸政治关系也须有「敌我意识」,但必须做到公开宣示「中国是敌人」的地步吗?在两岸关系中,还有没有「能做不能说」的战略考量?一旦说出口,两岸「敌对」固化,双方皆失腾挪的空间。

    蔡英文把话说到「依据中华民国宪法及两岸关系条例处理两岸事务/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互不隶属」,并未说「中国是境外敌对势力」;李登辉也只说到「脱古改新」,未说「脱中入北」。但赖清德已无「话留三分」的意识。

    4、「脱中入北」其实就是「脱中入美」。因为,对赖清德来说「北就是美」,他的主要思维是要维持美台的政治联结,而欲以经贸关系为路径。

    但是,在经济面,美国正在作的是在全球概念下创建「MAGA供应链」,例如在半导体方面就是拆解并取代「台湾供应链」,「脱中入美」的下场就是被美国全部吞掉不吐骨头。何况,除了自杀式的「半导体供应链」全链移美,赖清德的「台湾投资美国队」还有什么把戏可玩?

    另在政治面,台湾一直难以摆脱「世界最危险地区」的战争阴影,谁会喜欢在「美国刺猬/地狱景象」上投资?这一盘棋,可说正是美国「以协助台独脱中为诱惑/以台湾被美国挟持为目的」的政治操作,台湾势必被美国裹胁逼迫到穷途末路。

    「脱中入美」,即形同自命台湾为美国的第51州。政经两方面皆与中国决裂,政经两方面皆外包给美国。这将是台湾在经贸面的最恶劣后果,也是台湾在政治面的最恶劣后果。

    若非丧心病狂,怎会有此妄想?

    这一场川普风暴,已将赖清德与赖政府的虚弱无能呈现得纤毫毕露。限于篇幅,本文只谈1个很细微的角度,已可一斑窥豹。

    大家都看到了,自始至终,赖清德就巴不得要将经济部长郭智辉藏起来。

    3月6日,赖清德与魏哲家为台积电投资美国开记者会,竟然未见郭智辉陪席,简直匪夷所思。会中赖清德表示,总统府对台积电与美交涉过程皆有预闻,但会后郭智辉却公开表示经济部在过程中未参与亦未被告示。这个场景显示,总统府绕过了经济部来操作此事,郭智辉被晾了起来。

    到了4月1日,甚至发生柯建铭阻挡郭智辉接受记者采访的怪事。柯建铭用拐杖将郭智辉与记者隔开,并说:「你先进去,不要理他们(媒体)。我来帮你挡子弹,他们要害你。」郭离开后,柯又向记者说:「护航成功,有种来问我嘛!」媒体回问:「总召可以代替经济部长吗?」

    照理说,面临台积电及关税战这类的重大经贸风潮,经济部长必然是对内对外的台柱角色。对内向民众说明政策,对外为当然谈判代表。但是,我们的经济部长却一路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郭智辉失能,谁来顶替他的角色?

    有人建议由蔡英文主持对外谈判。但由于蔡英文的身分,这个建议恐怕牵动美中台关系,不可能实现;何况,蔡英文对赖清德的通盘操作是否同意,恐怕更是问题。又有人建议用萧美琴,且不说她的副总统身分必是障碍,恐怕她也非经贸谈判的适格人选。

    于是,赖清德指派行政院副院长郑丽君为谈判小组负责人。惟郑丽君主持鞭尸蒋介石当然艺高胆大,但她自己会觉得适格主持当下经贸危机的对外谈判吗?

    对外,无人可寄;对内,无人可托。这就是当下的赖政府。是悲剧,也是笑话。

    一场关税战,就兴「闻鼙鼓/思良将」之叹。倘若这个场景换成两岸发生战争,那恐将更不堪设想。

    试问:赖清德有可能像泽伦斯基那样亲自奔走各国之间纵横捭阖吗?一方面困于国际限制根本无处可去,另一方面也囿于赖自身的应对能力。

    其实,现在的国际角力,元首亲征肉搏已是常态,至少也是外长、部长当面交锋。但台湾的情况,非但官员上场受到国际限制,以现任外交部长林佳龙的英语能力,恐怕1开口就没了底气。这绝不是说英语不好就不是人才,但在台湾今日外交战场,英语不好不适合做外交部长,却应是当局用人的基本考量,也是林佳龙应有的自知之明。

    日前传出吴钊燮与林佳龙一同赴美交涉,后来林佳龙的名字却告消失,恐是怕反成累赘。

    蜀中无人,这只是川普风潮所映现出的赖政府的1个非常小的侧面。如今赖政府的班底,炒作台独的高手如云,但要面对当下的国际风潮却只能面面相觑。现在赖政府最红火的旗帜人物是柯建铭,以这般品相的政治班底,或许操作大罢免还能虎虎生风,但若要迎对丕变的世局,恐将是一路走到黑了。

    赖清德将「政治上以中国为敌人/经贸上以脱中为目标」的两岸战略体系化、固化与公开化,这是自己刷油漆将自己刷到墙角,这是自杀。

    「脱中入美」,愚昧莫甚于此,凶险莫此为甚。

    热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