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应对美国与中国之间的贸易战升级,各国采取降息、产业援助、多买国货等措施,支撑本国经济且准备应对可能的经济衰退。
华尔街日报(WSJ)报导,印度、新西兰和菲律宾央行本周率先降息,未来几天预计还会有更多央行跟进。
南韩政府宣布一项3兆韩元(约20亿美元)的紧急支持措施,旨在补贴南韩汽车制造业;澳洲、西班牙和加拿大等国政府呼吁消费者购买国货,以取代进口食品与居家用品,支持面临困难的本土企业。
加拿大甚至计划利用对美征收新关税的资金,补贴受美国关税影响的汽车劳工薪资。
美中关税龙争虎斗,互不相让;美国对中国商品征收145%关税,中国也不甘示弱对美国商品调高125%关税,并指美国若再进一步提高关税税率,会被全世界当作「笑话」。
美国关税可能压缩经济成长并打击中国的出口销量,中国扩大支持境内工厂。
电子商务公司「京东集团」(JD.com)表示,未来一年将从中国公司购买约270亿元的商品。
中国人民银行(People’s Bank of China,央行)让人民币兑美元贬值,借此刺激出口,而外界普遍预期北京政府将加大借款与支出力道,以抵消贸易走缓的影响。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11日表示,打关税战没有赢家,「中国不畏惧任何无理打压」。
种种措施表明,各国逐渐忧虑全球经济严重衰退,而金融股市动荡让压力更大,英格兰银行(Bank of England,央行)10日延后从其资产购买组合中出售英国政府债券的计划,并将其归咎于美债抛售引发债市波动。
人们认为关税生效拖累全球经济,而若美中关税战日益升温,或川普再次检查他对贸易伙伴征收「对等」关税的计划,全球经济可能陷入衰退。
凯投宏观(Capital Economics)经济学者11日发布报告指出,2025年全球成长率可能降至2.2%,远低于通常代表全球经济衰退的2.5%门槛。
凯投宏观表示,「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国能够在多大程度上,与美国达成贸易协定以降低关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