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冷眼集/麦卡锡式反共 赖清德牺牲和平交流

    赖清德总统13日公开宣示「中国是境外敌对势力」,冲击两岸交流。图为马英九基金会去年邀陆生团来台展开学术交流,大陆桌球国手马龙(中)受到学生热情欢迎。(本报数据照片)

    赖清德总统祭出17项反大陆对台统战、渗透因应策略,与其说是反统战,在民进党三度执政、两岸敌意螺旋甚深的此刻,赖政府此举,几乎是全面性地限缩两岸交流,接下来两岸敌对态势将更严峻,双边的和平交流恐成奢谈。

    两岸早年因为历史因素与政治情势,相互对峙不往来。1979年,美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时任总统蒋经国采取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的「三不政策」。

    googletag.cmd.push(function() { 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694617103692-0’); });

    1987年台湾解除戒严后,政府决定开放民众赴大陆探亲,打破了台海近40年的隔绝,也打开两岸民间交流时期。

    李登辉执政时曾在经贸上采「戒急用忍」政策,但两岸各式交流多不受阻碍;陈水扁就任后提「四不一没有」,但因扁任内推动防御性公投,招致美中双方批评,两岸关系也越来越不睦;马英九政府主张「九二共识」,当时的两岸关系被认为相对稳定;但到了前总统蔡英文执政时,因为民进党「抗中保台」的意识形态,让两岸交互渐行渐远。

    2019年底,在民进党掌握多数立法院席次下通过「反渗透法」,时任总统蔡英文强调「反渗透法是反渗透,不是反交流」,也说明,「两岸正常交流原本就不会牵涉到这些行为。无论经商求学、往来交互,以及言论自由,都不会受到反渗透法的影响」。

    如今,赖政府以大陆统战、渗透为名,洋洋洒洒列出17项因应策略;其中,在本应较不受政治因素、意识形态干扰的两岸交流也画上全面性的红线,包括宗教、文化、学术、教育等交流案件都要严格审查及管理,甚至还要全面深化青年学子「对中国的识读教育」,还对于艺人言论画下红线,但请问除了限缩之外,这政府对艺人能有什么帮助,还逼他们必须选边站。这样的作为,无疑让两岸交流交互走回过去戒严时期的老路。

    大陆对台统战向来是「阳谋」,但过去几十年来,台湾没有因此被大陆并吞;大陆对台统战,台湾更应通过交互交流进行「反统战」。赖政府与其麦卡锡式的反共,不妨更有自信地通过两岸官民交流,让大陆了解台湾民主自由的可贵。

    热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