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午餐学美国人吃 留学生「四川胃」变了:人更清醒

    网友分享午餐不要吃太饱有助于保持精神。(取材自小红书@北美社科PhD日记)

    一名中国留学生近日在小红书分享自己来美国生活后对「中午饮食习惯」的醒悟,引发不少网友共鸣。她坦言自己原本是标准的四川人,过去习惯「中午吃饱、晚上吃更饱」,饭面双管齐下,饭后不是昏昏欲睡就是精神难集中。但在美国接触到当地人清淡简约的午餐文化后,她决定尝试改变,意外发现「中午少吃一点,整天都更清醒」。

    该网友指出,过去午餐常吃得太饱,让她下午在图书馆或家里写作时难以集中精神。转而观察到许多美国人中午只吃沙拉、三明治、甚至一杯咖啡便草草了事,让她一开始不敢置信,但实践后却发现,「七分饱」的策略真的让整体身体状态变得更轻盈,对脑力工作者尤其有帮助。

    googletag.cmd.push(function() { 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694617103692-0’); });

    她表示,自己如今的饮食节奏变成「中午轻食、晚上舒服但不压胃」,午餐只吃蛋白质、蔬菜和少量主食,避免大量碳水化合物,也减少午后昏沉。她分享的图片中,营养均衡的一盘沙拉内含莴苣、鹰嘴豆、番茄、火腿、鸡蛋等,反映出她从「大碗盖饭」转向「能量管理型午餐」的转变。

    这篇贴文也吸引不少网友留言交流,有人分享自己因为出国工作而调整了作息与饮食,有人则表示:「真的不能午餐太补,一吃饱就只想睡」、「少吃碳水超有感,不只精神好,身体也没那么重」。

    该名网友最后强调,她并非提倡节食,而是认为吃饭习惯本身就是文化的体现,更是重新认识自己身体状况的过程。「从吃得饱到吃得刚好,我感觉下午整个人都轻了」。这番经验也引起许多留学生与异地工作者的共鸣,成为「跨文化饮食转换」的真实缩影。

    其他人纷纷留言「是的,我也觉得像我这种整天坐办公室的人,其实中午6-7分饱就好,不可暴饮暴食更不可吃大量碳水,不然下午困得一逼,腹部脂肪更是疯狂堆积」、「是这样的,以前理解不了为啥他们中午就瞎吃一点点还不需要午休,现在明白了」。

    有人分享实测结果「背景:实验人,每日工作时候久站久走。饮食:早上:一片面包一个鸡蛋一杯咖啡和豆浆做的拿铁;午:两片面包,一个鸡蛋,牛肉和蔬菜沙拉,配上咖啡;晚:蔬菜沙拉,一片面包和牛肉。这样子实测清醒且不会虚弱无力」。

    热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