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瑞士家具设计品牌Vitra的全新体验店15日在曼哈顿华埠开业,是首家落脚华埠的国际性高端零售业者。体验店位于原金丰大酒楼所在的物业内,导致部分倡导重开酒楼的人士到场抗议。与此同时,也有社区人士对新事物保持乐观态度。
Vitra品牌创立于1950年,1980年代起落户纽约,在曼哈顿西部的肉类包装区(Meatpacking)设立展厅,该展厅2003年因区域改造而关闭,此后其功能长期分散在位于曼哈顿下城和中城的三家店舖内。此次新的旗舰店落户华埠,其展厅面积超过6000平方呎,内有体验空间、展览场地以及活动空间等。展厅位于三层,有落地窗可尽览曼哈顿大桥风景。
华埠商业改进区行政总监陈作舟表示,这是华埠范围内第一家以这种型态面世的业者,与华埠的普遍商业型态有较大差异,会带来的具体影响尚需时间观察。不过,该处物业已空置多年,「有人租总比无人问津强。」

新展厅位于包厘街(Bowery)46号物业,曾在华埠拥有较大影响力的金丰大酒楼2021年以前租用该物业的两个楼层,后因新冠疫情爆发而被迫关闭。疫情结束后,「金丰」的业者在位于中央街(Center St.)的新址重新开业,但经营规模大幅缩减。
包括「金丰」前雇员在内的百余名运动人士15日聚集在Vitra展厅外抗议,称该高端品牌侵占了本属于华埠的社区空间,并要求在此处重开大型酒楼。
华人职工会干事曹锦明表示,大酒楼是最有利于带动本地社区活力和商业繁荣的业态,「以前金丰在的时候,每天客流1万人」,周边的理发店、金店等都能受益。「酒楼一开,人自然就回来了」。而全新的预约制展厅几乎是个封闭的场地,相当于原本属于社区的空间被外来人侵占了一部分。
但也有不具名的社区人士表示,大酒楼当然很好,但倡导者并未考虑到可行性。「那么多员工,每天一睁眼就欠下几万元的工资,还不算其他成本和租金的压力」,而华埠如今人口外流严重,客源不足,让业者如何经营?「华埠不缺有钱人和生意人,那么多小店都有人抢着租,而大型空间的空置率又那么高。如果大酒楼真的好赚,有生意头脑的人为什么不来做?」
居民流失和租金高昂是制约华埠大型商业开发的重要因素。陈作舟介绍,仅商改区范围内,每年的地税总额就高达3亿元,「政府显然没有意愿减税,那么这笔成本现在就只能由房东和业者两方商量。」他透露,「金丰」在撤离前,其实已拖欠了不少租金,后来多亏房东免除了欠款才得以东山再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