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亚美联盟(AAF)14日发布的人口统计报告,纽约市华裔人口超过60万,在所有亚裔群体中占比居首,超过四成。其中仅法拉盛内核区域的华裔人口,就超过8万。
根据2020年的人口普查,纽约市的亚裔人口超过150万。而亚美联盟的报告则引用2023年的最新数据,将纽约市的总体亚裔人口数字修订为138万3664人。其中,不包含自我认同为台湾人的「华裔」,总人口为61万8414,远高于第二名印度裔的25万人口。其他在亚裔族群中占比较高的包括菲律宾裔、孟加拉裔和韩裔,总人口分别达到10万。
亚美联盟的报告以市议会选区为人口统计单位。其中法拉盛内核区域所在的第20选区内,华裔人口达到8万744,高居榜首;与法拉盛相邻、可被视作华人社区辐射范围的第19和23选区,亦分别拥有3万9290和2万3429名华裔居民。
皇后区另一大亚裔聚居区艾姆赫斯特(Elmhurst)所在的第25选区,则拥有2万483名华人。值得注意的是,该选区内族裔多元性较高,华裔并非独大,同样来自南亚地区、生活习俗相近的印度、孟加拉和巴基斯坦裔的总人口与华裔不相上下,菲律宾裔以及包括印尼、泰国、藏族等被统一归纳为「其他」的族群数量也均居全市之首。
在位于布碌仑(布鲁克林)的另一大主要华裔聚居区,市议会第43选区内有华裔居民6万8230人、日落公园和八大道所在的第38选区有华裔3万9431人,总人口也超过了10万。而在曼哈顿华埠所在的第一选区,华裔人口为4万689人,在该区所有亚裔族群中占比超过83%。
根据统计结果,法拉盛和布碌仑两大主要华裔社区的人口呈现显著增长,但华埠的人口结构则不容乐观。
报告还指出,华埠与法拉盛的华人社群老龄化明显,在华埠第一选区,65岁以上老龄人口占比27.6%,高居全市之首。法拉盛所在的第20选区老龄人口占比21.4%,对长者与健康照护服务的需求亟需扩增。布碌仑华社所在的第43选区的人口结构更趋年轻化,老龄人口比例仅17%。
此外,在第20选区,超过21%、包括华人的亚裔居民生活在贫穷线以下,18%的家庭仰赖粮食券(SNAP)的补助。在华人聚居区,住房负担沉重,即住房支出超过收入三成的问题也日益严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