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美于日内瓦会谈后,因关税降幅超出预期,中国多名消费品外贸商表示,将尽快恢复对美出口。惟因川普政府的关税政策反复无常,也让中国的贸易商警醒,必须拓展内销通路、寻找替代市场来分散风险。
财新网报导,在联合声明发布后,主营服装品类、做阿里巴巴和独立站的深圳市翔飞扬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杨溶表示,目前还不清楚声明中的5月14日降低关税,是针对14日到港的货物还是14日在中国装船的货物,需要等待海关具体通知,目前还未和客户沟通关税成本如何分担的问题。
而做鞋类代工起家的温州德赛集团总经理张文杰同样称指出,计划恢复对美出口,但在经过两轮贸易战,盼能拓展内贸市场,摆脱对单一市场依赖。报导称,此次贸易战让很多企业主思考,订单集中风险也集中。没有自有品牌,工厂话语权不强。
广州星高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合伙人张鹏直言,不会再像过去到北美大批量存货。美国市场如今变得不稳定,「暂时没那么多时间去消耗,索性把精力放在其他国家的市场,走多边形路线」,正思考如何重新布局跨境电商,未来有可能更加看重东南亚市场。同时,正拓展内销管道。
汕头飞鹰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吴裕钦称,美国各州都拥有关税的征收权,此前加州拒绝对中国进一步加税,因此公司的货物通常运到加州洛杉矶港。「相较于关税,更担心汇率波动对利润的影响」,订单都是美元计价,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下跌对利润冲击更大。
BBC中文网引述Atlas Ways大中华区负责人李昀认为,「对一些企业来说,现在已经不太相信关税永恒不变,对于企业来说,能做的就是在下一场变局来临前,构筑好自己企业的护城河」,已有企业从之前的被动跨国贸易到尝试主动拓展国际渠道的状态中。
界面新闻指,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分析,关税加征问题「指望一两次谈判解决不现实」,短期内外需放缓势头难以扭转,扩内需政策不能松劲。
民生证券宏观分析师邵翔亦指,中国对美出口的下行风险已在4月充分释放,4月中国对美出口同比的边际下行幅度已超过30个百分点,未来90天内预计将呈现边际修复。不过,30%的保留关税仍普遍高于美国对其他国家的关税豁免,「抢转口」动能预计将减弱但仍会持续。
荷兰ING集团的研究报告称,预估中国5、6月对美出口或将大幅反弹。取决于谈判的进展,7及8月可能再次看到「抢出口」,尤其是在90天期限的末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