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国家航天局日前对外发布「嫦娥五号任务月球样品国际借用申请结果」,包含6个国家的7家机构获准借用月球样品。其中有2所是接受美国国家航空暨太空总署(NASA)资助的机构,为美国布朗大学、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但受美国「沃尔夫条款」(Wolf Amendment)影响,该校研究者不会获得NASA资助。
中国国家航天局4月24日公布获准借用月球样品的机构,分别为法国巴黎地球物理研究所、德国科隆大学、日本大阪大学、巴基斯坦空间和外大气层研究委员会、英国开放大学、美国布朗大学、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
南华早报2日称,本月初,石溪大学行星科学家格洛奇(Timothy Glotch)表示,与美国大多数涉及月球样本研究不同,他的研究项目不会得到NASA的支持,原因在于「沃尔夫条款」。
2011年4月,美国国会批准「沃尔夫条款」,以国安为由要求NASA和白宫科学和技术政策办公室(OSTP)未经授权,不得使用法案拨付的资金与中国技术交流,也不能使用该资金与中国政府开展任何科学活动。
格洛奇表示,非常感谢他的机构为他提供赴中资金,也感谢研究合作伙伴的机构合作工作。虽然尚处早期阶段,但他将与香港大学、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的科学家合作分析样本。但石溪大学的官员须与中国国家航天局签署借阅协议,样本才能运出中国。
嫦娥五号于2020年12月返回地球,降落在内蒙,带回自1976年以来搜集到的首批月球物质,包含1,731克岩石和土壤,来自吕姆克山(Mons Rümker),是月球正面的风暴洋(Oceanus Procellarum)的火山构造。
中国的研究人员从这些样本有了令人惊讶的发现,其主要的玄武岩物质,比阿波罗或苏联月球任务带回的样本都年轻,意味月球火山的活跃时间,比以前认为的要长得多。
格洛奇告诉《南华早报》,希望将土壤和岩石样本的性质,与美国阿波罗计划时期的样本比较,对比其样本在仿真月球环境中的散热情况。他们还将研究月壤的磁性,以更能了解土壤暴露在太空中的时间,以及它如何随着时间变化。
格洛奇称将以高倍显微镜查看这些超薄岩石切片,以寻找不寻常的碎片,可能能为岩石起源和组成提供线索,增加理解月球地质的复杂性。他的目标是帮助回答长期存在的问题,包括月球的火山历史、不同的表面物质以及它们是如何在数十亿年的太空中发生变化。
格洛奇的合作伙伴之一、港大行星地质学家钱煜奇表示,他很高兴能参与这个项目。多年来,他一直想对嫦娥五号与阿波罗号取得的样本比较研究,且只有在同一实验室、相同条件下对2组样本进行分析才有意义。
钱煜奇也提到「沃尔夫条款」对于科学研究造成阻碍。他指由于该条款,中国、包含香港科学家都被阻止获取阿波罗计划的样本,之前他尝试联系NASA,但他们答复绝对不行。
钱煜奇表示,现在中国向美国研究人员开放了自己的「金库」,希望NASA也能考虑这样做。钱指,冷战期间美、苏尚能在国际太空站合作,如今中、美没有理由不能在太空领域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