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币2日创下近40年来最大单日升幅,彭博指出,市场普遍认为与经济成长数据乐观、美中贸易战可能趋缓,以及美国科技股财报亮眼有关。但英国「金融时报」财经专栏Alphaville却认为,这些说法过于牵强,甚至可说是「异想天开」(fantastical)。这是为什么?
金融时报报导,台湾凭借寿险公司累积高达1.7兆美元的海外资产(多数为美国债券),成为区域金融超级强权。但这种表面上的金融与经济实力,却也可能隐含重大弱点。
googletag.cmd.push(function() { 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694617103692-0’); });
报导指出,台湾寿险公司对其不断扩大的外币曝险,尤其是未对冲的美元风险,并未采取严谨避险措施,导致台币计价负债与美元计价资产间出现巨大错配(mismatch)。
Alphaville今年1月撰文:「这种情况在亚洲屡见不鲜,差别只在规模。台湾的敞口规模远高于日本,也更为脆弱。由于金融帐封闭等复杂因素,若非允许寿险公司向央行大规模借款,风险几乎无从化解。」
换言之,台湾寿险业的偿付能力,实际上等于押注在「台湾央行能有效避免台币大幅升值」这一假设上,而监管单位也默许这种操作模式存在。若台币升值幅度过大,台湾寿险业的财务结构可能因此受重创。
专栏推测,近期台币的强势升值,可能是寿险公司迟来地急忙对冲美元曝险所致,接下来一周汇市走势值得关注。报导指出,此波压力已蔓延至南韩,韩元亦出现类似跳升,可能是部分寿险公司因美元避险成本高,转用韩元作为替代避险工具。
一般而言,各国面对货币剧烈升值相对较能应对,因央行可无限制印钞、购买海外资产。但金融时报指出,台湾央行正处于进退维谷,一方面长期避免过度压低台币,免遭美国财政部粘贴「汇率操纵国」标签;同时,川普政府再掀贸易战压力,「台湾在军事保护上几乎完全依赖美国,当局不愿在此敏感时刻做出任何可能激怒华府的举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