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春期成长过程中,许多人经历来势汹汹的发烧、全身无力、喉咙痛等,往往撑着上学或补习,几天后好了,就当作感冒痊愈。但多年后,突然出现慢性疲劳、免疫力低落、关节痛、皮肤问题,甚至罹患红斑性狼疮、多发性硬化症或癌症。台北荣总遗传优生科主任张家铭在脸书分享,这可能与青春期发烧时,感染了却从未真正离开的「 Epstein-Barr 病毒」(EBV)。
张家铭说,「EBV」是人类疱疹病毒家族的一员,依全球流行病学数据,超过9成成年人都感染过。多数人在感染当下没有明显症状,或者只是喉咙痛、发烧几天,被误以为是感冒。有些人在青春期会出现比较典型的表现,如长时间高烧、喉咙剧痛、极度疲倦、淋巴肿大。可惜的是,即使症状过去了,病毒并未真正离开,而是长驻在我们的B淋巴细胞中,成为「终生室友」。
EBV是一种懂得「装死」的病毒。张家铭说,感染初期,它安静潜伏,几乎不会被发现;但当熬夜、压力大、过度运动、饮食失衡或生病时,它可能会「苏醒」,悄悄干扰免疫系统、影响细胞基因表达,甚至诱发慢性疾病或癌症。近年研究证实,EBV 与许多自体免疫疾病有明确关联,包括:慢性疲劳症候群、 红斑性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多发性硬化症及干燥症等。
「更令人担忧的是,EBV 是一级致癌病毒。」张家铭说,世界卫生组织(WHO)已将EBV列为第一类致癌病毒,也就是「明确会致癌」的病原体。它与多种癌症密切相关,包括鼻咽癌及淋巴瘤等。
为了避免EBV活化,应打造一个「它不想醒来的环境」,也就是免疫稳定的身体,筑好「防火墙」包括:
1. 规律作息、避免熬夜与过劳。
2. 补充足够的营养素,特别是维生素D、锌、Omega-3脂肪酸。
3. 压力管理与情绪调节,如正念、冥想、适度运动。
4. 减少免疫压力源,如避免长期使用类固醇等免疫抑制药物等。
5. 日常补充具抑制EBV活性的天然成分,如绿茶多酚、槲皮素(Quercetin)、姜黄素及甘草酸等。
张家铭指出,我们无法决定是否曾感染EBV,但能决定它未来是否影响健康。它是一位隐形房客,最怕你警觉、最怕你健康。不要因为它看不见,就忽略它。主动检查、守好免疫防线、了解预警信号是对健康负责的开始。